“娘……这不是抄给老太太的……”好半日,姚韶仪还是怯怯地开口了。
她和生母白姨娘的感情极好,从不瞒着白姨娘自己的事儿。
听她说完晏宜要众姐妹一同抄书的事,白姨娘弯了弯嘴角,有片刻没有说话,似乎是在想着些什么。
姚韶仪心中惶恐,连忙道:“娘,您别生气,女儿不抄了就是。”
白姨娘笑了笑,又摸了摸她的头发。
“闺阁女儿,抄些经书也没什么。只是咱们家又不是那起子揭不开锅的人家,哪里就需要姑娘们鬻文为生了?”
白姨娘说着,将女儿书案上的瓷青纸和泥金墨都收到了一边,忽的问道:“韶儿,你想嫁给萧家大哥儿吗?”
姚韶仪大惊失色,“可那是三姐姐的未婚夫!”
“总有法子让他不是!”姚韶仪看着生母忽然变得十分狰狞的面容,一时有些愣住了。
* * * * * *
很长一段时间里,白姨娘的枕边都会摆着一卷《资治通鉴》。
书能教会人许多道理,这还是姑娘告诉她的。在白姨娘成为姨娘之前的很多年里,她先是谢家大姑娘的贴身丫鬟,那时她的名字叫“雪絮”,雪絮也不是她本来的名字,是姑娘给她后来改的,姑娘爱读书,喜欢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而在成为谢大姑娘最得用的大丫鬟雪絮之前,她叫小荷,是绍兴乡下的一个村女,娘生了很多孩子,但只活了她和弟弟。家里穷,只有四五亩地,爹和娘一年到头在田里拼了命地劳作,可是怎么都喂不饱一家四口人的肚子。小弟弟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娘”,第二句话就是“饿”,第三句话才是“姐姐”。
那时候爹娘整天在田里干活儿,还要当大户家里帮工,弟弟只好交给她来照顾,六七岁的小荷,把更小的弟弟背在身上,劈柴、烧火、做饭、打扫屋子,根本不知道书本是什么,也当然不会喜欢读书。
直到有一天,弟弟吃了她从河里捞的鱼,拉起了肚子,一连小半个月,左邻右舍都说弟弟这下活不了了。请大夫抓药要花很多钱,家里的地不能卖,就有人和她爹娘说和,让爹妈把她卖了。
可是她娘却不让。娘说,弟弟这病就算问医吃药也不一定能好,小荷已经能帮家里干活了,把小荷卖了又治不好弟弟怎么办?干脆等弟弟死了,再生一个男娃就是了,还给小荷带。
是小荷哭着对娘说,把她卖了吧,换钱给弟弟治病。于是七岁这一年,小荷被卖进了杭州府数一数二的富户谢家,成了谢大姑娘身边的一个小丫鬟,改名叫了雪絮。
谢家家大业大,却只有一个姑娘,锦衣玉食,千娇万宠,还给谢大姑娘延请名师,教大姑娘写诗、作画、弹琴,样样都比男儿强过百倍。
姑娘上课的时候,她就在边上伺候,帮姑娘或研墨,或换水。有时候姑娘见她全神贯注地听着,会说,雪絮你也要拜师么?
她惶恐地摇头,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奴婢不配。”
也许是因为没有玩伴,太过寂寞,谢大姑娘神气十足地对她说:“这样吧,你就拜我为师。”
就这样,她跟着姑娘读了七年的书。她十四岁之年,姑娘十七岁,老爷千挑万选,选中了阁老家的二公子为婿。
姑爷生得面如冠玉,又博学多才,和才貌双全的姑娘新婚燕尔,蜜里调油,姑娘很快就生下了长子,姚家的大儿媳妇婚后几年一直无所出,姑娘一下子成了公婆跟前的红人。
水涨船高的,雪絮也成了姚府里能说的上话的大丫鬟,有时候姑爷见了她也会客客气气地说几句话。
如无意外,她会被指给主子跟前哪个得用的男仆,然后生下一窝小奴仆,儿子给姑娘生的大哥儿做书童,女儿给姑娘未来生的小姑娘当丫鬟。大奶奶的乳母就一直有意无意地在她面前提自己的儿子,但姑娘说她家儿子吃酒赌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