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在刚具雏形的连产房上,给两座并排而立的主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远远望去,青砖灰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墙面上尚未完全干透的水泥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肖兴连日来的辛劳。这两座主房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肩并肩矗立在村头,不仅是肖兴奋斗的见证,更成了村里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从临时搭建的木门进去,脚下的黄土被踩得紧实,偶有几处新铺的碎石子,踩上去发出“咯吱”的轻响。两处院子连在一起,豁然开朗,比村里任何一户的院子都要宽敞。院子东侧种着几棵刚栽下的白杨树,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欢迎着每一个来访的人。西侧靠墙的地方,还堆着一些建房剩下的砖块和木料,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那里,透着一股过日子的精细劲儿。
恰在此时,村北的公路传来了消息,要进行翻修。工程队的经理王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皮肤被晒得黝黑,说话带着爽朗的口音。他在村里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办公地点,要么是院子太小,要么是位置太偏。当他走到肖兴家附近时,一眼就看中了这两座崭新的主房。
王经理站在院子门口,眯着眼打量着东甩袖那间房,眼里满是满意。“肖兄弟,你这房可真不错啊!”他拍着肖兴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你看我这工程队,每天要开会、记工、放材料,正缺个就近办公的地方。你这东甩袖朝东开着小门,进出方便,院子又宽敞,能停好几辆工程车,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肖兴看着王经理真诚的眼神,心里盘算着。这房刚建好,暂时也用不上,出租出去既能有点收入,还能借着工程队的光,多认识些人,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机会。他笑着点头:“王经理既然看得上,那咱们就商量商量房租。”
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王经理递过来一瓶冰镇啤酒,肖兴摆摆手说自己不喝酒,给王经理倒了杯凉白开。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下了每月三百元的房租,先租三个月,水电费另算。说定后,王经理第二天就带着几张办公桌、几把椅子和一台旧电风扇搬了进来,东甩袖那间房顿时有了办公的样子,墙上很快贴满了工程图纸和进度表。
公路翻修的日子开始了,每天清晨,冲击钻“哒哒哒”的声音就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原来的水泥路面被冲击钻一点点破碎,变成一块块不规则的水泥块,溅起的灰尘在阳光下飞舞。翻斗车一趟趟地将这些石块拉走,车斗颠簸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肖兴站在院子门口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冒出个想法:这些水泥块坚硬结实,用来建房扎根基可比石头好多了。正好二哥肖建最近也准备盖房,正愁没合适的石料。肖建性子急,前几天还跟肖兴念叨:“弟啊,我跑了好几趟公路队,人家都不认识我,愣是没弄到一点水泥块,这地基总不能一直空着啊。”
肖兴安慰二哥:“哥,你别急,我帮你问问。”他转身回到院子,王经理正在办公桌前对着图纸打电话,眉头紧锁。等王经理挂了电话,肖兴递过去一杯水:“王经理,跟你说个事。我二哥盖房缺石料,你看这些水泥块能不能……”
王经理一听,爽快地笑了:“嗨,多大点事!这些水泥块拉走也是填沟,能派上用场最好。你让你二哥过来,我跟施工队说一声,让他们给卸几车。”
肖兴连忙道谢,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赶紧跑去告诉肖建,肖建乐得合不拢嘴,当天就找了施工人员帮忙,让自动翻斗装了十多车水泥块,卸在了肖建家的地基处。看着那一堆堆整齐的水泥块,肖建拍着肖兴的肩膀:“弟,多亏了你,不然我这房还不知道啥时候能盖起来呢!”肖兴又让施工队往自己新房后边卸了五六车,码得整整齐齐,想着以后说不定哪里能用得上。
这段时间,房后的水泥门市生意也格外红火。除了原来的各种型号水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