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四十八章 翻盖旧房建成新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翻盖旧房建成新房(1 / 2)

春风刚拂过村口的老槐树,肖兴站在自家院门口,望着墙根处冒出的几丛新绿,心里那笔盘算已久的账终于有了定论。水泥门市的账本摊在炕桌上时,油灯的光晕里,那串连本带利超过万元的数字正泛着踏实的光。这是他起早贪黑守在门市里,看着拖拉机来来回回运走水泥袋子,听着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攒下的家底,如今终于够上翻建房子的底气。

村东头的老房子是肖兴刚成家时盖的,正房十六米的跨度在当年还算体面,可东边接出来的四米小屋总像块补丁。这些年水泥生意越做越顺,家里人口也添了,每回客人来都得往小屋里让,肖兴夜里躺炕上总琢磨着怎么把房子拾掇得像样些。开春那天他蹲在院墙边划拉着地面,忽然想通了——东挪西凑,把东边小屋扩成正房,将来两座房各留十三米半的跨度,既对称又敞亮。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压不住了。肖兴第二天一早就去请了镇上最有名的王木匠,俩人蹲在院里用粉笔画了整整一上午。按计划,得把现在正房靠东的九米拆掉,跟东边的四米小屋并在一起,正好凑出东跨院的主体。王木匠用烟袋锅敲着地面:“兴子,这可不是小工程,拆老房时得格外仔细,别伤着地基。”肖兴拍着胸脯应下,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既兴奋又发紧。等到老房拆得只剩西边一截时,院子里已经堆起了半人高的碎砖烂瓦。日头落山时,肖兴踩着瓦砾往那截剩下的房子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这截七米长的房子暂时得当临时住处,匠人已经用塑料布把断口糊上了,屋里弥漫着一股尘土味。他摸了摸墙上儿子小时候画的涂鸦,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可一抬头看见东边地基已经清出来,又立刻攥紧了拳头——拆旧才能建新,这点疼算什么。

房架子立起来就快了。填根基时肖兴雇了镇上的夯机,突突的马达声震得地面都发颤,比当年用石碾子一点点夯土快了十倍不止。匠人抹墙时用的是他自家门市的水泥,灰浆饱满得能攥出水来,抹上去的墙面光溜溜的,连王木匠都直咂嘴:“这水泥就是不一样,将来保准不返潮。”做地面那天,肖兴特意让匠人多抹了两层灰。他蹲在地上用抹子细细找平,指尖蹭过温热的水泥面,想起小时候家里的泥土地,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妹妹总爱在屋里摔跟头。如今这水泥地面光洁白亮,将来铺上皮革,再摆上沙发,该多体面。

傍晚时肖兴坐在新房的门槛上,看着媳妇在临时住处做饭,袅袅的炊烟顺着老房的烟囱飘上天。西边的残房和东边的新房隔着一片刚平整好的空地,将来铺上石板,就是连在一起的大院落。他忽然想起刚做水泥生意时,有人说他不安分,放着地里的活不干,偏要折腾那些洋灰袋子。可现在看着这座新房,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当初咬着牙坚持自己干,是多么对的决定。

月亮升起来时,肖兴还坐在门槛上。院子里的碎砖烂瓦已经清理干净了,地基的轮廓在月光下清晰可见。他盘算着过些日子就把西边的老房也翻建了,两座十三米半的正房并排而立,再围上院墙,就是全村独一份的大院落。

风里带着新土的气息,肖兴深吸了一口气,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他知道,只要接着往前奔,日子总会像这座新房一样,越来越敞亮,越来越结实。

没几日,西跨院的地基就像模像样地立了起来。青灰色的条石沿着墨线码得整整齐齐,石缝里嵌着和好的糯米灰浆,用瓦刀敲上去能听见浑厚的回响。这些条石是肖兴托人从三十里外的河床上选的,每块都得两人合抱,光运回来就用了三辆拖拉机。它们与东跨院的地基遥遥相对,远远望去,两座方方正正的地基在春光里透着股庄重气,像两只稳稳当当的靴子,踩在自家的土地上。

有路过的邻村货郎推着独轮车经过,车轱辘碾过村口的石子路,发出吱呀声响。他总要停下脚来,扶着车把瞅几眼,嘴里啧啧赞叹:“肖家这房盖得真讲究,光看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