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能量的流向,再用玉琮阵列精准定位影族母星——就像用漏斗引流,而不是直接打翻水桶。”
行动方案迅速确定。黑龙带领技术团队改装“星际智慧图谱”的能量传导模块,将三星堆枢纽与银心锚点的连接通道拓宽;周明优化融合菌剂,加入从青铜碎片中提取的抗氧化成分,增强幼苗的抗干扰能力;林晓雨则联系影族,指导他们在种子库周围布设与玉琮阵列匹配的接收装置。王玲的任务最为关键——用枢纽密钥同步神树与玉琮的能量频率。
第二天凌晨,13号祭祀坑旁已搭建起临时能量塔。玉琮阵列按星图方位排列,每个玉琮顶端都安装了能量增幅器。王玲站在青铜神树复制品前,掌心贴向神树的主干。密钥的光芒与神树的星光交织,顺着枝干流进地下,与祭祀坑的能量管网相连。
“能量频率同步30%……50%……”黑龙的声音在耳机里响起,“玉琮阵列开始响应,地脉能量流速稳定!”
王玲闭上眼,仿佛能感受到能量在地下奔涌。那股力量古老而温和,顺着神树的纹路爬上指尖,与密钥的银光融为一体。突然,脑海中闪过一段模糊的画面古蜀先民围着神树跪拜,手中的玉璋指向星空,青铜凿在器物上刻下最后的纹饰——那正是她此刻引导能量的手势。
“同步100%!开始定向传输!”
随着黑龙的指令,玉琮阵列发出刺眼的蓝光,一道光柱从阵列中心升起,穿透云层,直抵天际。“太白”天文台传来数据光柱精准对接银心锚点,能量正以稳定的频率向暗黑星带传输。
三个小时后,影族发来反馈种子库防护罩已重新激活,幼苗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屏幕上,黑色的幼苗在防护罩内轻轻摇晃,叶片上的星光纹路与三星堆神树的纹饰遥相呼应。
王玲松了口气,掌心的银纹渐渐淡去。她走到13号坑边,坑底的玉琮仍在散发微光,其中一个玉琮的侧面刻着细小的符号,与风澈画稿上的星点标记一模一样。“古人早就知道,文明的存续从来不是靠单一的力量,”她轻声说,“是地脉的根基,是星空的指引,更是代代相传的守护。”
休整期间,“银河农耕互助联盟”的通讯频道异常热闹。冰封星带的“冰晶族”发来求助,他们的主粮“寒晶麦”因星球温度持续升高而大面积枯萎;气态星“浮云星”的“云栖族”则希望获取地球的雨水收集技术,用于培育他们的“气生稻”。王玲和团队根据不同文明的需求,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的古法与现代科技结合,制定了针对性的救助方案。
这天午后,周明在整理青铜碎片样本时,发现一块碎片的背面刻着微小的植物图谱。图谱上的植物有着红色的根须和银色的叶片,与“星际智慧图谱”中记载的“星盟母星原生作物——赤晶稻”高度相似。“这说明三星堆先民不仅培育过‘原始种子’,还尝试过种植星盟作物!”周明激动地调出数据比对,“碎片的碳十四检测显示,这块碎片的年代比之前发现的晚了一百年,或许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前最后的尝试。”
王玲立刻联系远古观察员。这位星盟的远古使者通过全息投影现身,看到植物图谱时,银白色的身影泛起波动“这是星盟的‘文明适配作物’,只有当一个星球的生态系统与星盟达到共振时,才能成功种植。3200年前,三星堆枢纽的能量突然衰减,赤晶稻因失去能量供给而灭绝。”
“现在枢纽重新激活,我们能重新培育赤晶稻吗?”王玲问。
“理论上可以,但需要‘星盟原生土壤样本’。”远古观察员的声音带着一丝迟疑,“不过,赤晶稻的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枢纽能量,而且可能会对地球的原生生态造成影响。星盟理事会曾禁止在低等文明星球种植原生作物。”
王玲沉默片刻,调出地球的生态监测数据“近百年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很多古老作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