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演示模拟训练场景,陈凯展示侦查设备的操作方法,现场互动频繁。一位来自偏远县城的民警提问:“我们经费有限,买不起高端设备,有没有低成本的战术方案?”王玲回答:“古代巷战也不是都靠装备,‘借势’最重要。比如利用商铺卷帘门作为临时防御,用居民楼的楼梯设置障碍,组织志愿者组成‘流动侦查岗’,这些方法不需要太多成本,却能发挥大作用。”她还让林薇整理了“低成本巷战战术手册”,分发给参会人员,手册中既有古代战术简化版,也有利用日常物品制作简易防御工具的方法,比如用灭火器制作烟雾屏障、用铁丝编织简易陷阱。八月的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来自边疆地区的反恐骨干。他们所在的区域有不少老旧街巷,反恐任务繁重。赵阳专门为他们设计了针对性训练,模拟边疆街巷的砖木结构房屋和狭窄通道,重点培训“近距离格斗”和“快速设伏”战术;陈凯简化了侦查机器人的操作界面,增加了方言语音指令,方便当地人员使用;林薇则将古代“边疆防御”史料与当地实际结合,整理出“街巷联防”方案,组织居民建立“邻里守望”机制,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培训结束时,一位学员激动地说:“以前在巷战中总觉得被动,现在有了这些战术和方法,心里有底多了!”九月,王玲小组的“城市巷战侦查战术”通过总部验收,被纳入全国反恐实战教材。同时,他们接到新的研发任务——“反恐应急物资调配战术”,要求结合古代“粮草调度”智慧,解决现代反恐行动中物资运输慢、分配不均的问题。林薇立刻查阅《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记载,以及《梦溪笔谈》中“漕运调度之法”,发现古代粮草调度重视“提前储备”“分点部署”和“灵活转运”,这些思路正好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她在方案中提出“三级物资储备体系”:一级储备设在城市外围的大型仓库,储存武器装备、急救物资等大量物资,对应古代的“粮仓”;二级储备在各城区设立中型站点,储存常用物资,如防弹衣、急救包、食品饮用水,对应古代的“驿站储备”;三级储备则在重点街巷、商场、学校设置小型物资点,存放简易装备,如防暴盾牌、灭火器,对应古代的“营中备物”。赵阳补充:“古代转运靠车马,遇险阻则绕行,咱们可以用‘模块化运输’,将物资分成小型包裹,用无人机、电动滑板车等灵活工具运输,遇到拥堵路段也能快速送达。”陈凯则设计了“智能物资调配系统”,结合古代“供需匹配”的调度思路,实时统计各作战点的物资需求,自动生成调配方案,就像古代的“调度官”,合理分配资源。王玲带着方案前往总部汇报,黑龙也跟着一同前往。在汇报会上,她结合模拟演示,讲解“三级储备+智能调配”的核心逻辑:“古代打仗,粮草调度是胜负关键,现代反恐也是如此,及时的物资供应能提升作战效率。我们的系统既能提前储备,又能灵活调配,还能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比如在大型活动期间,自动增加重点区域的物资储备。”总部领导点头认可:“这个思路很好,把古代后勤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解决了实战中的大问题,尽快推进研发,争取年底完成原型测试。”回到基地,小组立刻投入紧张的研发。陈凯的智能调配系统很快完成初步设计,输入某,大型演唱会的反恐场景数据后,系统自动分析出需要在会场周边设置8个三级物资点,储备防暴盾牌20个、急救包30个,并规划出无人机的最优运输路线。林薇则联系各地反恐部门,统计常用应急物资种类和消耗速度,完善储备体系的物资清单;赵阳搭建了物资运输模拟场景,测试无人机、电动滑板车在不同地形下的运输效率,发现电动滑板车在狭窄胡同里的速度比汽车快三倍,非常适合短途运输。十月底,“智能物资调配系统”在南方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