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成员走进社区,看到宣传栏里贴着大字体的案例海报,几位老人正围着海报讨论;进入学校,学生们拿着漫画手册,在课间互相考问反恐知识;打开小程序,虚拟演练界面里有上千人在线参与。一位调研专家感慨道:“你们把古代‘攻心’智慧和现代传播方式结合得太巧妙了,让反恐宣传从‘被动灌输’变成了‘主动参与’,值得全国推广。”
调研结束后,总部下达通知,要求各地反恐基地借鉴王玲小组的经验,开展“全民反恐宣传月”活动。王玲小组承担起指导任务,林薇整理出宣传材料模板,分发给各地;赵阳制作了防身术教学视频合集,供线下培训使用;陈凯开放了小程序的基础版本,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内容。
五月中旬,“全民反恐宣传月”正式启动。在北方的小镇,志愿者们带着漫画手册走进乡村,用方言讲解反恐知识;在南方的城市,商场里循环播放着《全民反恐小剧场》,LED屏上滚动着小程序二维码;在西部的牧区,工作人员将案例改编成民歌,骑着马走村串户传唱。王玲收到各地发来的反馈照片:菜市场的摊位上贴着“识别可疑物品”的小贴士,工地的工棚里放着防身术教学视频,就连社区的广场舞队伍,都把防身术动作编成了舞蹈,边跳边学。
六月初,宣传月活动总结会上,数据显示全国反恐知识普及率较去年提升了42%,群众上报的有效线索增长了37%。总部领导在会上特别表扬了王玲小组:“你们不仅创新了侦查战术,还开辟了宣传新路径,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反恐’。接下来,希望你们继续深挖古代智慧,结合现代需求,研发更多实用的反恐战术。”
会后,王玲小组召开新的工作会议。林薇翻着刚找到的古籍《百战奇略》,眼睛发亮:“里面提到‘疑兵之计’,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咱们可以把这个思路用在‘反恐谈判’上,比如在解救人质时,用无人机投放假情报,分散敌人注意力,为谈判争取时间。”
赵阳点头附和:“我在训练中发现,队员们在谈判现场的应变能力还需要提升,古代‘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可以借鉴,咱们可以设计‘谈判场景模拟’,让队员扮演不同类型的敌人,比如冲动型、理智型,针对性训练应对策略。”
陈凯提出技术层面的想法:“现在的谈判设备比较单一,咱们可以研发‘智能谈判辅助系统’,结合古代‘知己知彼’的思路,提前录入敌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数据,系统实时分析对话内容,给出应对建议,就像古代谋士在旁出谋划策一样。”
王玲将这些想法一一记下,黑龙落在会议桌上,用喙轻啄她的笔记本。她抬手摸了摸黑龙的头,指尖在笔记本上画出框架:“谈判战术的核心是‘攻心’与‘应变’,既要用假象迷惑敌人,也要精准把握对方心理。接下来,林薇负责整理古代谈判战术史料,提炼可借鉴的策略;赵阳搭建谈判模拟场景,设计不同类型的敌人角色;陈凯联合技术部门,研发智能辅助系统。咱们争取在年底拿出初步方案,明年进行实战测试。”
七月的基地,烈日炎炎,训练场上的汗水与斗志交织。王玲站在模拟谈判室的监控屏前,看着队员们进行初步的场景演练:一名队员扮演“冲动型敌人”,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武器;另一名队员按照“缓兵之计”的思路,耐心沟通,逐步稳定对方情绪。林薇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百战奇略》,不时在笔记本上标注:“这里可以加入‘示弱’策略,就像古籍里说的‘示敌以弱,麻痹对方’。”
陈凯的电脑屏幕上,智能谈判辅助系统的界面逐步完善,输入“敌人情绪暴躁”的关键词后,系统立刻弹出三条建议:“1.&bp;用熟悉的话题转移注意力;2.&bp;降低语速,保持温和语气;3.&bp;提出对方关心的条件,拖延时间。”他调试着数据算法,笑着说:“等系统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