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书商> 第 1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 章(3 / 3)

就从自己的良心问题联想到了大明朝的良心,进而想到了几百年后的清明节和情人节都能收到不少花的苏显之。

所以自上而下的改革就是很难吧!理智知道大明沉疴积弊,非要剜肉剔骨才能起死回生,但当刀子真扎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脑子里就只剩下了剧烈的痛觉。

唉,好想见一见苏显之啊……

上辈子她可是经手了不少和他有关的书呢!

上辈子,明史领域那些混饭吃的教授天天变着花样研究苏显之,就那么点史料,还能写出十几版《苏显之传》来。

明明苏显之是个连著述都没有的人!!

晏宜的眼前又浮现出大学主教明史的教授说到此处捶胸顿足的模样。

关于苏显之为什么没有著述留下来的说法有很多。有说因为苏显之得罪绍庆帝,绍庆帝抄家时也将他的文集一并销毁了,所以他才没有任何著述传世。

还有一种说法是苏显之本人极为反感明末热衷于讲学著述的风气,证据就是《明史》中记载的,他在反对恩师孟棻聚众讲学时曾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注2],相公既为君子,何患无美言传世,当思如何做些于民生有益的实事才是!”

考虑到明代是一个出版和藏书都极为发达的时代,苏显之如果真有面世的著作,多少也要刊刻几本送给同僚,其中至少应该有一两本流传于世——再不济总有只言片语出现在他人的文集中。

但翻遍整本《全明文》,居然只有他初入官场任翰林院编修时上书永光帝的一篇《时事疏》。

同人女印无料都印烂了!

其实,光是《明史》中提到的苏显之的文墨就有好几处,包括他进献《永光实录》时的上表啦,包括他和孟棻,和萧凤翥,和杨濂,郭桢等人的信件往来啊。

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有留存下来。

晏宜突然生出一个想法——她要开一个大大的书坊,然后让苏显之写点什么。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

因着姚启元归家,晏宜的禁足可算是解了。终于满怀虔诚地踏入了自己心目中的圣地——姚家的“万卷楼”。

上辈子她看过明人抄录的《万卷楼书目》,除却四书五经这种烂大街的儒家经典,万卷楼还藏有不同注解版本的诸子百家和不少冷僻的私家史书。

此外最珍贵的就应该是前代和同时代文人官员的著述了。晏宜读书的时候曾经幻想过会不会苏显之的全集也藏在某个明代官员的藏书阁中,不过一直到她穿越,考古界都没什么突破。

最让晏宜惊喜的是,她还在万卷楼里找到了不少不在书目中的戏曲和话本。

都说“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注3],从古到今,通俗文学的吸引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好不好?

吃完午饭,晏宜冲到姚启元的院子。

“我要去京城里的书坊看看。”晏宜单刀直入。

姚启元正在美貌丫鬟的服侍下吃着一笼蟹粉汤包呢,听了她的话,咦了一声:“你不是说男女授受不亲么?外头可都是男子。”

晏宜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一巴掌杀气腾腾地拍在桌子上:“我穿男装!”

姚启元上上下下打量了她半日,终于用三四根签子反复剔完牙后,冲外头喊了一声:“备车,去正阳门大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