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片烧焦的纸灰,上面用朱砂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目中有灯。
他心头一震。
这是“祈灯堂”内部标记,只在苏晚提供的民国档案中出现过一次,代表“已启灵”。
他来不及细想,迅速将纸灰收进密封袋,熄灯退出。
两点三十四分,废弃锅炉房。
陈医生早已等候,面容憔悴,手里紧攥一只老旧U盘。
他没寒暄,直接递上:“原始评估档案,我藏了三年。加密方式是‘灯语节奏’——七下敲击,停顿,再七下。你试试。”
宋昭接过,在随身笔记本上敲出节奏。屏幕解锁,文档弹出。
标题赫然写着:《声波锚定实验阶段性报告》。
内容令人脊背发寒——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刺激,受试者大脑边缘系统会被重塑,形成对节奏的条件反射。
最终,他们能通过心跳、呼吸甚至眨眼频率接收指令。
档案末页标注:“代号‘林七’,对警徽反光产生强烈依赖,表现为每日需直视反光面不少于七次,建议终止计划,存在失控风险。”
宋昭盯着“林七”二字,指尖发冷。
小林不是偶然出现在技术大队。
他是被“唤醒”的。
一个穿警服的灯奴,一个能自由出入警队、接触物证、传递信息的**信标。
“他们不是在藏人。”陈医生低声道,声音沙哑,“他们是在造人——造一个能站在光里,却为黑暗服务的‘灯奴’。”
宋昭没说话。
他脑中闪过父亲命案现场那道警徽反光——二十年前,是否也曾有人,以同样的方式,传递过死亡指令?
三点五十一分,太平间夹层。
他重返B7冷柜区,准备提取柜体缝隙中的残留物。
手套刚触到金属边缘,通风口忽然传来轻微震动。
他立刻熄灯,开启夜视仪。
暗梯上,两名戴面具的守卫正缓缓下行。
其中一人左手小指缺失——与第68章冷库守卫特征完全一致。
对方手持金属探测仪,逐一扫描柜体,动作机械,却带着诡异的节奏感。
宋昭屏息贴墙,心跳压到最低。
他知道,一旦被发现,不仅是任务失败,更是暴露“真相之眼”的开端。
千钧一发之际,他再次触碰后视镜碎片。
短暂回溯启动。
画面闪现:训练场内,守卫们列队练习格斗,每一拳、每一踢,都精准卡在《燃灯曲》的鼓点上。
动作重复百遍,形成肌肉记忆。
宋昭瞬间明白——他们的巡逻节奏,也是被“锚定”过的。
他闭眼,默数心跳。
鼓点在脑中响起:七下,停顿,七下。
守卫转身,间隔十一秒。
他抓住空档,如蛇般滑入排水沟通道,身影彻底没入黑暗。
四点二十六分,医院外围围墙。
宋昭翻越铁栅,落地无声。
他手中紧握着从冷柜缝隙刮下的微量血迹样本,密封袋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掏出手机,拨通董岚的号码。
电话接通,他只说了一句——
“我看到了他们的灯。”四点二十六分,医院外围围墙。
铁栅外的杂草割破了他的裤脚,夜风裹着江城特有的潮湿锈味扑面而来。
宋昭落地时没有发出声音,像一滴水落入深潭,瞬间被黑暗吞没。
他右手仍紧攥着那枚密封袋,血迹样本在月光下泛着近乎黑色的暗红光泽,仿佛凝固的灯油。
电话接通的瞬间,他听见自己呼吸声在耳膜里震颤。
“我看到了他们的灯。”他说。
话音落下,听筒那端是长久的沉默。
不是迟疑,而是某种沉重的认知正在缓慢成型。
终于,董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