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把后事托付给丞相,如今主上刚刚登上帝位,被曹丕的五路兵进犯,军情紧急,丞相为什么推托生病不出来呢?”
过了很久,门吏传达丞相的命令,说“丞相病体稍有好转,明天早上到都堂议事。”董允、杜琼叹息着回去了。
第二天,众多官员又来到丞相府前等候。从早到晚,诸葛亮还是没有出来。众多官员心中惶恐,只好散去。杜琼入宫奏知后主说“请陛下亲自前往丞相府询问计策。”后主立即带领众多官员入宫,启奏皇太后。
太后大惊,说“丞相为什么这样做呢?有负先帝的委托啊!我应当亲自前往。”董允上奏说“娘娘不可轻易前往。我料想丞相一定有高明的见解。暂且让主上先去。如果丞相怠慢,再请娘娘在太庙中召见丞相询问也不迟。”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后主乘车亲自来到丞相府。门吏见后主驾到,慌忙拜伏在地迎接。后主问“丞相在哪里?”门吏说“不知道在哪里。只有丞相的钧旨,让挡住百官,不让擅自进入。”
后主于是下车步行,独自进入第三重门,看见诸葛亮独自倚着竹杖,在小池边观看游鱼。后主在后面站了很久,才缓缓地说“丞相安好吗?”
诸葛亮回头,看见是后主,慌忙扔掉竹杖,拜伏在地说“臣罪该万死!”后主扶起他,问“如今曹丕分兵五路进犯,相父为什么不肯出府处理事务呢?”
诸葛亮大笑,扶着后主进入内室坐下,上奏说“五路兵到来,臣怎么会不知道呢,臣不是在观鱼,而是在思考。”后主问“那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叛的将领孟达,魏将曹真,这四路兵,臣已经让他们退去了。只有东吴这一路兵,臣已经有了退敌的计策,但需要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者。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所以在深思熟虑。陛下何必担忧呢?”
后主听罢,又惊又喜,说“相父果然有鬼神莫测的谋略啊!希望听听退兵的计策。”
诸葛亮说“先帝把陛下托付给臣,臣怎敢早晚懈怠。成都的众官,都不懂得兵法的奥妙,关键在于让人无法预测,怎么能泄露给别人呢?老臣事先知道西番国王轲比能,领兵进犯西平关,臣料想马超是西川人,一向深得羌人之心,羌人把马超奉为神威天将军,臣已经先派遣一人,星夜驰送檄文,让马超紧守西平关,埋伏四路奇兵,每日轮换,用兵力抵御,这一路不必担忧了。
又知道南蛮孟获,进犯四郡,臣也飞檄派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用疑兵之计。蛮兵只凭借勇力,他们心中多疑,如果见到疑兵,一定不敢前进,这一路也不必担忧了。
又知道孟达领兵进犯汉中,孟达与李严曾结为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臣已经写了一封信,装作是李严的亲笔,派人送给孟达,孟达必然推托生病不出兵,使军心懈怠,这一路也不必担忧了。
又知道曹真领兵进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经调遣赵云领一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曹真如果见我军不出战,不久就会自行退兵,这一路也不必担忧了。
这四路兵都不足为忧。臣还担心不能完全确保安全,又秘密调遣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扎在紧要之处,作为各路的救应。这些调遣的事情,都没有经过成都,所以无人知晓。
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会轻易行动。如果看到四路兵取胜,川中危急,必然会来进攻;如果四路兵失利,怎么会行动呢?臣料想孙权记恨曹丕三路侵犯东吴的怨恨,一定不会听从他的话。
虽然如此,需要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径直前往东吴,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们,就可以先退东吴的兵,那四路兵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只是没有找到去劝说东吴的人,所以臣在犹豫。何必劳烦陛下亲自前来呢?”
后主说“太后也想来见相父。如今朕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