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万苦,方有今日之胜。愿以匈奴之血,换北疆百年安宁!愿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能够安居乐业,生生不息!”&nbp;他俯身叩首,久久未起。赵充国站在一旁,看到霍去病后颈的晒伤已结痂,可新的晒伤又在蔓延。这些伤痕,见证了这位年轻将军的艰辛与付出。
继续北行,风沙渐弱,空气中却泛起咸腥的水汽。当贝加尔湖的湛蓝突然撞入眼帘时,连久经沙场的老兵都忍不住发出惊叹。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铜镜,倒映着万里晴空,粼粼波光中,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恍若仙境。湖畔的牧草青翠欲滴,成群的黄羊受惊奔逃,蹄声踏碎了湖面的宁静。湖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
赵充国翻身下马,任由冰凉的湖水漫过战靴。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脚边游弋,带来一阵酥麻的感觉。战马兴奋地打着响鼻,低头畅饮这清甜的湖水,喝完后还欢快地刨着蹄子。赵充国抚摸着马颈上的鬃毛,忽然瞥见对岸有牧民跪地叩拜&nbp;——&nbp;那些身着羊皮袄的身影在阳光下瑟瑟发抖,眼神中满是敬畏与恐惧。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军队,在他们眼中,汉军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神灵。
“将军,此地虽美,却不可久留。”&nbp;赵充国转身向疾驰而来的霍去病禀报道,余光扫过远处山丘上若隐若现的狼影,“匈奴虽败,余孽未除,何况……”&nbp;他压低声音,“斥候回报,卫青将军所部已深入漠北,单于主力动向不明。据可靠消息,单于正集结兵力,意图在卫青将军疲惫之时发动突袭。而李广将军率领的东路军,至今未与卫青将军会合,前路吉凶未卜。”
霍去病眯起眼睛,望向南方天际翻滚的乌云,青铜剑无意识地敲击着马鞍,发出清脆的声响“传令下去,扎营时务必将武刚车围成三重防线。每辆武刚车之间间隔三步,车上配备强弩和滚木礌石。营外每隔十步设一岗哨,通宵巡逻。”&nbp;他忽然转头,目光如炬,“巡视湖岸,若遇异动,不必留情。遇到可疑之人,先抓起来审问,若有反抗,就地格杀。”
夜幕降临,贝加尔湖畔的篝火映红了汉军的营帐。火光摇曳中,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战果和见闻。有的士兵拿出随身携带的羌笛,吹奏起家乡的曲调,悠扬的笛声在夜空中回荡,勾起了大家的思乡之情。赵充国望着跳动的火焰,想起临行前卫青意味深长的嘱托“漠北之地,处处藏险。匈奴单于狡猾如狐,切不可掉以轻心。”&nbp;此刻,他望着远处山峦间飘忽的磷火,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nbp;——&nbp;匈奴单于的主力,究竟在何处蛰伏?而李广将军率领的东路军,是否能顺利与卫青会合?这些疑问如同沉重的石块,压在他的心头,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在营地的一角,几名伤兵正在接受治疗。军医们忙碌地穿梭其中,为他们清洗伤口、包扎换药。伤兵们的**声和军医的安慰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赵充国走过去,看望这些为了大汉荣耀而受伤的将士。他握住一名伤兵的手,鼓励道“兄弟,好好养伤,等伤好了,我们继续并肩作战,让匈奴知道我们大汉儿郎的厉害!”&nbp;伤兵感动得热泪盈眶,用力地点了点头。
此时,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流星,照亮了整个夜空。赵充国望着流星,默默祈祷愿大汉军队平安,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愿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宁的生活。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这片宁静的背后,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