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奈何楚人;夷王时期,楚国国君熊渠开始兴兵拓展疆土,并册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一方诸侯,公然越天子之权力。
楚君公然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周楚关系至此彻底决裂。
后来楚国日益强盛,楚王也曾上书要求提高自己的封号,却被天子拒绝,至楚王熊通干脆僭越称王,自立为武王。
此后楚人和周王室的关系虽也有所缓和,但是随着天子权力被削弱,至后来楚成王,更是一度成为九州诸侯盟主,甚至于洛水河畔,问鼎于定王使臣。
楚国君主自封为王,不以公侯相称,以别于那些靠亲缘获得封号的姬姓诸侯,楚国内政事军制也与周系封国不同。
此时的楚国早已并国二十又六,开地三千里,将周边与天子同宗的姬姓小国尽数吞并。当周天子再注意这片土地时,楚国已经是除齐晋之外九州大地上最强盛的国家,论战斗力更胜于其它两国。
楚人也成为九州大地上最不可忽视的人群之一。
楚国同吴国边境之战并未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是近日都城的戒严却令国中出现异论,尤其是如今代令尹明令匠人加固郢都城防,终于引起都城民众热议。
人心惶惶,难以安抚。
可恨的是竟无人看出代令尹的昏聩之举,朝堂之上更无人出面上谏楚王,制止此自掘坟墓的作为。
都城内各大府邸王宫都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手持矛戈的军士更是从城门一直排到楚国王宫前。
申包胥看着军容整齐,令行禁止的楚国儿郎,心头悲愤难以言说。
楚王宫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王宫建筑上雕龙刻凤,玉石砌成的高台上军士林立。
王宫后方楚先君熊虔所造彰华台更是光彩夺目,鱼鳞屋堂,紫贝阙宫,尽彰显楚国风仪
论起楚王宫,或许可以对比一下楚国的老邻居——吴国,楚王宫的建成的时间或许比吴国开化的时间还要长,楚国有足够的底气藐视吴国,称他们为蛮夷之地,未得教化的野人。
既然是野人,又是邻居,那么他们当上应天道,下顺民意,有责任去好好教化吴国。
其实楚国开始并不想跟吴国有任何牵扯,倒不是说那片土地不好,反而是水土丰茂,物产丰富。
不想有牵扯的原因是太损身位。
楚国自立国伊始便一直与周争胜,怎会自降身份去跟南蛮争斗,怎奈吴国自上一位国君始,其基本国策就是坚决与楚国斗争到底。
申包胥研读过史籍,他甚至怀疑吴国国君是在借与楚国斗争之名,提升本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名望。
毕竟吴国地理位置太过偏僻,在历届天子大会诸侯的时候都会把同宗的吴国给遗漏掉,各个诸侯国国君相见时,也同样的忽视吴伯,自此吴伯始称王,竟也与中原各诸侯交恶。
也正是那个时候,吴国的几代国君就定下了与强楚叫板的国策,料想他的好友伍子胥也是知其缘由,方历经千辛万苦终要出奔吴国。
楚国上到国君,下到平民奴隶,早已经厌烦了吴国的袭扰,当年子反便是亡于此道。
近几年来吴国更是变本加厉,申包胥知道这是因为吴国招揽了楚国罪臣伍子胥,其欲行申巫臣旧事,欲教楚国疲于奔命,用心何其险恶。
就在今年六月初,吴国突然发动了卑梁之战,朝堂之上终于意识到了吴国的威胁,楚王派出沈蔡等七国联军迎敌,更是启用已经养病在家的老令尹阳匄,遗憾的是,老令尹阵前病亡,令联军溃败。
然而,让申包胥感到不安的是,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甚至楚国的民众都认为此乃小事尔,城丟了,派大军再抢回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