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当二郎是你那不出息的儿子呢?二郎文武双全,考进士定不在话下。何况,二郎还年轻,试试也无妨。一旦中了,那就是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对二郎说亲也大有裨益。” 明妤也很明白对二房的好处,明华章是她堂弟,考中了进士她得脸,考不中她的亲弟弟得利,她也立刻附和着二夫人,十分支持明华章去参加科举,证明自己。 这件事和三房的利益无关,三夫人不慌不忙摇着扇子,笑看二房表演。 来延寿堂请安,明华裳向来只负责听,但今日她也忍不住说:“祖母,阿父,难得二兄想做,就让他去试试吧。” 镇国公对明华章纵容,素来是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此事关系到明华章前程,拿这么大的事冒险,连镇国公也有些举棋不定:“这是否太冒险了?” 明华裳却不以为然,说:“我相信二兄,只要他想,就一定能办到。” 许多人都看过来,就连明华章眼中也含着讶然。镇国公笑道:“你又不读书,你怎么知道?” 明华裳恼了,气咻咻道:“我是不学无术,但我了解我二兄。我就是知道他行!” 镇国公哈哈大笑,显然没把明华裳的话当真。唯有明老夫人上了心——不是对明华裳,而是对二夫人。 是啊,二郎还年轻,试一试没有妨碍。世家大族一方面看不上科举入仕的寒门官员,一方面却很追捧才子进士。以明华章的相貌和德行,现在就有很多贵女想和他订婚,如果再加上进士出身,择亲对象能更上一层,尚公主也没什么不可了。 明老夫人很满意,说:“少年人有志气是好事,我们做长辈的定然要支持。但修缮宅子免不了有人进出,恐怕会妨碍你备考。不如在家里找个清净的地方,你安心看书。” “不用。”明华 章说, “◼()_◼, 我已经长大,是时候为公府做些事了。女皇既然要迁都,那第一场科考必然会设在长安,反正迟早都要走,不如趁现在人少,我提早出发。” 镇国公惊讶:“你怎么知道?春闱少说都是明年的事了,何必这么急?” 明华章顿了下,他见过女皇,知道女皇有意临时加办一场制科,就在九月。但这个消息还没有放出来,他没法告诉镇国公实话,便道:“我是想着有备无患,提早准备总不会错。” “二郎有心了,让他去吧。”明老夫人给这件事下了定论,“原本想着姑娘们要出阁了,趁今年让你们兄妹多相处几天。但儿郎前程最重要,你是家里长兄,你出息了,其他几个妹妹在夫家才能过得好。老二、老三家的,这几天京中宴会多,你们带着娘子多走动,三娘暂且不急,大娘和二娘的婚事,今年都看着定下来吧。” 明老夫人的话无异于一声惊雷,明妤有些羞怯地低下头,明妁一脸不在乎,但神情也是认同的。 娘子大了,自然该嫁人的。 明华裳的表情就不太好了。还没等她想好怎么婉拒,明华章就开口道:“祖母,这是我想和您说的第二件事。” “二娘的婚事,不着急议。” 屋中一片安静,连明华裳都意外地瞪大眼睛。二夫人笑了笑,道:“二郎,知道你疼妹妹,但女大当嫁。二娘都十六了,现在不议亲,以后就嫁不出去了。” “嫁不出去我养。”明华章语气平淡,但莫名有种坚定的意味,“这次,其实我想让她和我一起去长安。” 明老夫人板着脸道:“二郎,你在浑说什么?你是郎君,不急着成家,但二娘是娘子。她若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