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第四十六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1 / 3)

第46章第四十六章

数日后,朝中传来消息,手实法被废黜,可苏轼眸中的忧色愈来愈重。辰哥儿暗自纳闷,朝中奸佞小人的法度被废,为何爹爹还是不快乐?圆娘知他疑惑,遂解释道:“手实法虽然被废了,但密州大片土地依然荒芜着,密州地处北境,冬日苦寒,到时候北风一吹,大雪之下不知有多少百姓会冻饿而死,师父作为密州知州焉能不忧心忡忡?!”辰哥儿闻言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不单密州,京东东路的官员都没把蝗灾当回事儿?上次爹爹在官衙质问底下的官员为何不将蝗灾事情上报朝廷?你猜犯那些官员说什么?”

“大抵会说蝗虫能助农人除草吧。"圆娘低叹道。她竞然猜对了,辰哥儿颇为意外的挑了挑眉。圆娘解释道“他们打量师父是读书人,不懂农事,又急着推卸自己的责任,只得拣着好听的说,让自己看起来有理有据,能搪塞一个是一个。”辰哥儿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有这么多尸位素餐的官员,真乃密州百姓的劫难。"圆娘望着书房里的灯烛说道。

“爹爹在写折子请求朝廷为密州百姓免税了。"辰哥儿说道,“大概还要组织百姓继续对抗蝗灾,同时还要向富户筹款去江南买粮准备应对寒冬的饥荒。”这里减了在江南时的风花雪月,只留案牍劳形后的沧桑与疲惫。两小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他们太小了,什么都帮不到苏轼,只每日乖巧听话,不令苏轼格外分神照看他们。

等第一场雪落在密州的时候,城外的粥棚也搭了起来,只盼着这个冬天能少死人便少死人吧。

然而天愈寒,缺衣少食的百姓顾自己活命还顾不过来,哪里管得了刚出生没几日的婴儿,阡陌之间时不时会出现一个破旧袄子改成的襁褓,襁褓中的婴命大的能活到被人喂几口热粥,多的是悄无声息冻死的。苏轼心地纯善,又为人父多年,怎么可能看得过这种状况,少不得吩咐人收路边的弃婴到居养院,由公家拨钱雇佣乳母、准备口粮养活这些苦命的婴孩。然而,官府的钱也不甚够用,苏轼劈了自己大部分官俸投入其中,因此苏家过上了粗茶淡饭数日不识肉味的清贫生活。苏迈已然是个少年了,有了自制力,即便馋肉也会忍住不说。叔寄心思细腻,且脾胃不济,本来也甚少食肉,即便不吃肉也没什么。六郎还小,肠胃功能弱,亦不怎么喂他肉吃,他也不清楚什么叫肉什么叫素?乳母喂他什么他便吃什么,不挑的。

苦只苦了圆娘和辰哥儿两个。

辰哥儿每日喝粥喝得胃里溢酸水,他都快忘了肉的味道,然而每日跟着父亲去视察城外的饥民,看着境遇困顿的百姓为喝上一碗掺了沙土的米粥而雀跃时,他又觉得自己想吃肉的想法十分罪恶,起码在苏家喝粥是管饱的。辰哥儿这一忍便忍到了年根底下,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是很想吃肉啊!他又不敢跟苏轼提,只暗悄悄问圆娘道“圆妹,你想吃肉吗?”圆娘木木的点了点头说“想!想得花儿都谢了。”“我也想。"辰哥儿单手支颐,蹲在她旁边说道,“你说兄长想吃肉吗?”“必定也是想的。“圆娘回道,“但是兄长会一本正经的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不必贪求口腹之欲。”

“哎,瞧这话说的,若不是见他对着金猊奴藏的骨头留口水,我险些都要信了。“辰哥儿无精打采的回道。

“没想到全家最有先见之明的竟然是金猊奴!"圆娘想了想,又道,“等再能吃得起肉了,我非得腌一坛子咸肉不可。”“哎!"两小只异口同声的叹息道,“可惜溪流河泊都冻住了,不然出去捞条鱼打打牙祭也好。”

其实,河面冻住了也是可以逮鱼的,只是太危险了,所以圆娘没说,只是一味的想肉吃,想得眼都绿了。

叔寄见二哥和阿姊蹲在屋檐底下叹息不已,感到十分奇怪,遂走上前来询问缘由。

辰哥儿人不大,但极为好面子,哪里会说自己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