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2 / 3)

看向圆娘。

圆娘悄悄落后几步,将听到的话跟辰哥儿说了,辰哥儿急追几步表白道:“叔寄你别难过,二哥也最喜欢你!”

叔寄破涕为笑,趴在父亲肩头看哥哥:“扯谎,你明明最喜欢金猊奴。”

大家为之一笑,气氛又变得欢快起来。

辞别辩才法师后,一行人踏上回家的路途。

年根儿底下,衙门封了印,苏轼也暂且从繁重的公事里解脱出来,暂得几分清闲。只是不忙公事了,上门求书乞诗,邀请宴饮的人络绎不绝。

苏轼是个爱交游的,倒也乐在其中,碰到有趣儿的宴会还会带着圆娘去玩,无他,苏迈在家埋头苦读笔耕不辍闭门谢客,辰哥儿惧怕那群人拉着他作诗拒不跟爹爹出门,叔寄日日撑着扶步车学步亦没空玩乐,闲人儿只剩下圆娘。

由是全杭州城的文人雅士皆知苏轼新收了一个乖巧的女徒,时时带在身边亲自教养,甚至有那好事的忍不住问苏轼有关圆娘的亲事,苏轼暗恼说自己的乖徒才六岁,哪里就考虑那么远了,实在被磨的没有办法了,只说她父母在的时候早已为她定了娃娃亲,诸公闻言颇为遗憾的摇了摇头,为自家儿郎感到惋惜。

说的多了,圆娘也暗暗好奇她爹妈到底给她定了哪家的儿郎?

然则,经不起好奇,大年二十四,便有客来访。

一直喜欢带着圆娘到处玩的苏轼头一次将圆娘藏了起来,不令她出来见客。

拂霜悄悄的告诉她,是她未婚夫家来人了。

圆娘嘴巴张得大大的,听得目瞪口呆,啊这……包办婚姻啊!前世自由恋爱都不想谈,没想到这辈子小小年纪就被父母包办出去了,她真是……内心复杂!

圆娘换了一套辰哥儿的衣服,悄悄摸到师父的书房,预备在屏风后面一探究竟,没成想遇到另一个听墙根的,骇了她一跳!

辰哥儿看了她这身打扮,脸莫名其妙的热了热,只伸出食指来在唇前竖了竖,示意她噤声,两人一起偷听。

只见来人侃侃而谈,高谈阔论间不乏对苏轼的恭维,都是些玄之又玄绕的人头晕的话题,圆娘听了半晌,没提她什么事儿,那男子身侧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童,皮肤白皙,身材瘦条,五官还算端正清秀,一副端庄安静的模样,即便大人间的谈话枯燥乏味,他也乖乖巧巧的坐在一旁为二人奉茶。

直到巳时过了一半,来人才捎带提了一嘴圆娘,为什么是捎带着提的呢?来人原是想让儿子拜在苏轼门下,和圆娘同承苏轼教导,说是青梅竹马长大,益处多多,并奉上厚礼。

苏轼拾起手边的茶盏,轻啜一口香茶,并未言语。

就在这个空档,辰哥儿拍了拍圆娘的肩膀,示意她不要动,自己却“嗖”的一声闪了出去,似模似样行礼道:“张世伯好,听说您想要贤弟拜在我爹门下?”

张临点头称是,辰哥儿微微颔首,笑眯眯的问一旁坐着的童子道:“贤弟平日里都读了哪些书呀?”

张远秋眨眨眼回道:“不瞒世兄说,我才刚刚启蒙,粗识几个大字罢了。”

辰哥儿点点头道:“无妨,你随我来,我带你看几样好东西。”

张远秋看向父亲,见父亲同意了,他起身朝苏轼行了一礼,跟着辰哥儿离开。

张临以为是苏轼态度松动了,乐见其成,又缠着苏轼聊起了别的,说沈括回朝之后在朝堂上参了苏轼一本,引得朝野震动。

苏轼不动声色饮茶,半晌后才慢条斯理的回道:“这次倒不愁我的文章传不到御前了。”

张临一噎,邀功的话堵在喉咙里再也倒不出来了。

不消一炷香的功夫,张远秋哭着跑了回来,拉着父亲要离开,说什么也不在苏家呆了。

张临诧异,忙问缘由,张远秋抽抽搭搭的回道:“打死我也记不住那么许多书,我是做不来苏公的学生的!”

张临汗颜,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