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避任何问题,没有粉饰太平,而是把凌源县的治安“伤疤”**裸地揭开了,这份勇气,让她很意外,也很欣赏。
她继续往下看,看到“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建议”时,眼睛亮了起来。雷杰提出的建议很具体,不是“加强巡逻”“加大打击力度”这种空话,而是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秘密侦查、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基层防控、建立问责机制,每一条都有可操作性,甚至连秘密侦查小组的人数、“摊贩信息员”的设置都想到了,可见他是真的深入思考过,不是随便应付。
她把报告放在桌上,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窗外,凌源县的夜景很繁华,街道上的路灯亮了起来,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远处的天霸大厦灯火通明,在夜色里格外显眼。她想起雷杰在围堵事件中那坚定的眼神,想起他在报告里写的“穿了这身警服,就不能只想着平安无事”,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雷杰,是那个能帮她打破凌源僵局的人。
但她也知道,雷杰的处境很危险。他要查的,不仅是赵天霸的势力,还有背后的保护伞,这些人在凌源县盘根错节,关系复杂,雷杰一个外来的特警大队长,单打独斗,很容易被打压。她需要帮他,但不能太明显,否则会引起对方的警惕,甚至可能把自己也卷进去。
接下来的两天,林雪一直在思考怎么和雷杰建立联系。直接找他谈话,太引人注目;通过郭勇转达,又怕消息被截留。最后,她决定以“调研基层公安装备建设”的名义,去特警大队一趟,这样既合理,又能和雷杰单独接触。
周五上午九点,林雪的车队准时到达县公安局。郭勇、马文斌等局领导早就等候在门口,看到车队来了,连忙迎上去。“林书记,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调研?提前说一声,我们好准备准备。”郭勇脸上堆着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讨好。
“就是随机看看,了解一下基层的实际情况,不用太兴师动众。”林雪下了车,语气平和,“先去装备库看看吧。”
装备库在特警大队的一楼,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防刺背心、防弹头盔、盾牌、警棍、手铐、对讲机等装备。管理员跟在旁边,介绍道:“林书记,我们现在有防刺背心30件,防弹头盔25顶,盾牌15面,都是去年新采购的,每月都会定期维护保养。”
林雪拿起一件防刺背心,翻看了一下内侧的标签,上面写着维护日期是“2024年7月10日”,很新。“队员们训练时都穿吗?有没有出现过装备损坏的情况?”她问道。
“都穿,”雷杰上前一步,回答道,“训练时容易磕碰,每月大概会有2-3件防刺背心的拉链损坏,我们有专门的维修工具,能及时修好,不影响训练。”
林雪点点头,又走到枪械柜前,柜子里摆放着手枪、步枪、***,都用枪布盖着。“枪械的管理怎么样?有没有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制度?”
“有的,”雷杰回答,“枪械柜的钥匙由我和枪械管理员各保管一把,每次领用都要登记,使用后及时归位,每周都会进行枪械检查,确保安全。”
从装备库出来,林雪又去了训练场。队员们正在进行模拟反恐演练——一名“****”劫持了一名“人质”,躲在训练楼的二楼;特警队员分成两组,一组从正面吸引注意力,一组从侧面攀爬训练楼,准备突袭。
“开始!”随着雷杰的一声令下,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正面的队员拿着盾牌,一步步靠近训练楼,大声喊着:“放下武器!释放人质!”侧面的队员踩着训练楼的攀爬架,动作敏捷得像猴子,很快就爬到了二楼窗口。“砰!”一名队员踢开窗户,扔了一枚***,然后纵身跳进去,其他队员紧随其后。几秒钟后,“****”被制服,“人质”被成功解救。
演练结束后,队员们满头大汗地站在原地,等待林雪的指示。林雪走过去,对小陈说:“刚才你攀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