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游戏竞技>四合院:从怒怼众禽开始走向巅峰> 第一卷 第55章 山雨欲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第55章 山雨欲来(1 / 2)

修复军械部件的成功像一股强劲的旋风,一夜之间将林凡的名字推上了红星轧钢厂舆论的顶点。表彰通报贴在了厂宣传栏最显眼的位置,丰厚的奖金和来自部委、军方的双重嘉奖,让林凡成了全厂瞩目的英雄。

但林凡本人却异常平静。庆功会后,他婉拒了同事们出去“搓一顿”的提议,一个人回到了那间临时充当指挥部的工具房。

喧嚣过后,独处让他更能冷静思考。陈大校的提醒言犹在耳,那位神秘的杨老教授和其背后的秘密调研任务,像一片未知的乌云,预示着明天可能到来的风浪。

他再次摊开那张残缺的部件图纸影印件,台灯昏黄的光线聚焦在右下角那个模糊的符号上。它像是一个缩写,又像一个变形的徽记,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林凡调动着脑海中来自现代的记忆和系统赋予的庞杂知识库,试图进行比对。

德系标准?不像。美标?也有些差异。苏制体系?似乎接近,但又有微妙不同。它更像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带有某种特定领域特征的标注方式。

一个念头划过脑海:这莫非是某种国内特殊部门或者绝密项目内部使用的非标准代号?

这个猜测让他心头一凛。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受损部件的来历和重要性,可能远比陈大校表面上所说的“训练损耗备件”要复杂得多。

他将图纸小心收好,决定在没有把握前,不向任何人透露这个发现。

第二天一早,厂里的气氛明显不同往日。标语焕然一新,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各车间都接到了严格维持生产秩序的通知。部委专家督导组的正式巡查开始了。

以刘副局长为首的专家组,在厂领导的陪同下,按照既定流程视察各主要车间。队伍中,一位戴着深度眼镜、头发花白、气质儒雅沉静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话不多,但观察极其仔细,不时会提出一些一针见血、直指核心的技术或管理问题,让陪同的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冷汗涔涔。

这位,显然就是陈大校口中的杨老教授。

林凡作为技术骨干,也被要求随行部分环节。他刻意保持着低调,认真倾听,只在被问到时才言简意赅地回答,态度不卑不亢。

杨教授的目光几次看似无意地从林凡身上扫过,却没有特意与他交流。

上午的巡查在波澜不惊中度过。下午,重点来到了第五车间——进口设备安装现场。

德国专家劳尔今天格外卖力,详细介绍着安装进度和技术要点。杨教授听得非常认真,偶尔会打断询问一些关于设备精度、刚性、长期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劳尔都需要思考片刻才能回答。

视察接近尾声,似乎就要平稳度过时,杨教授忽然停下脚步,目光转向一直跟在队伍稍后位置的林凡,微笑着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

“这位就是林凡同志吧?昨天成功修复关键部件的功臣。果然是年轻有为。”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过来。

“杨老您好,我是林凡。您过奖了,我只是尽了本职。”林凡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嗯,”杨教授点点头,看似随意地走到那台庞大的进口设备主机前,用手拍了拍厚重的床身,“设备是好设备,技术是先进。但我们引进消化吸收,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超越,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标准走。”

他话锋一转,突然问道:“林凡同志,你接触过这台设备的图纸和技术标准了。以你的眼光来看,这套德国标准体系(D),在极限工况,比如长期高负载、高频率冲击下,是否存在某些…设计冗余不足或者潜在的薄弱环节?”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和大胆!直接质疑德国工业标准的权威性!而且涉及对设备核心设计的判断!

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李副厂长等人脸色微变,劳尔先生更是皱起了眉头,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