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院里气氛微妙。有人暗中称快,也有人觉得林凡下手太重,毕竟孩子还小,贾家看着也确实可怜。
林凡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细微的舆论变化。他深知,过犹不及。惩罚的目的已经达到,树立了绝对的威信,但也需要适当展示一下“胸怀”和“公道”,才能更好地收拢人心,避免被贴上“得理不饶人”、“冷酷无情”的标签。
于是,在一个周末的傍晚,林凡再次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全院会议。这次不是批判大会,而是由街道办王主任和三位大爷见证,林凡主持。
院里人都好奇地聚拢过来,不知道林凡又要干什么。贾家婆媳吓得不敢出门,躲在窗户后面偷看。
林凡站在院子中间,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平静而清晰:
“各位邻居,前几天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贾梗的行为,极其错误,受到惩罚是应该的。这五十块钱,是贾家给我的赔偿。”
他扬了扬手里的信封(里面装着的正是那五十块钱赔偿款)。
“但是,”林凡话锋一转,“这钱,我说过,是赔偿我的精神损失和清理费用。现在,门我自己清理干净了,至于精神损失……”他顿了顿,“我看贾家现在也确实困难,这五十块钱,对他们来说是笔巨款,真要拿走了,恐怕这个月吃饭都成问题。”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什么意思?林凡难道要退钱?连躲在屋里的贾家婆媳都竖起了耳朵,心里生出一丝难以置信的期待。
然而,林凡接下来的话,却让她们的期待瞬间破灭,感到了更大的羞辱。
“这钱,我不会退给贾家。”林凡语气坚定,“做错了事,就必须付出代价。这钱,我拿了,是天经地义。”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林凡缓缓打开信封,将里面五张崭新的大团结(十元钞)展现在大家面前。
“但是,”他再次提高了声音,“我们院里,并不是只有贾家一家困难!有些邻居,安分守己,勤劳肯干,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日子过得紧巴,却从不抱怨,更不会去害人!这样的邻居,才真正值得帮衬!”
他的目光看向后排一位满头银发、衣着简朴的老太太——正是后院那位无儿无女、靠糊火柴盒为生的孙奶奶。
“孙奶奶,”林凡走过去,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两张十元的钞票(二十元)塞到孙奶奶手里,“您年纪大了,眼睛不好,这点钱,您拿着,买点好吃的,添件新衣裳。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咱们院大伙儿的心意。”
孙奶奶惊呆了,看着手里的二十块钱,手直哆嗦,老泪纵横:“孩子……这……这使不得……太多了……这……”
“您就拿着吧!”林凡温和但坚定地说,然后转身看向另外几户平时老实巴交、家境也确实困难的人家(比如人口多、工资低的吴家,男人有慢性病、女人打零工的钱家),每家递上了十块钱。
“吴叔,钱婶,家里孩子多,负担重,这点钱贴补一下家用。”
“钱大哥,身体要紧,买点营养品。”
那几户人家都懵了,反应过来后,又是激动又是感激,连连推辞,但在林凡的坚持和王主任的点头示意下,最终还是千恩万谢地收下了。
五十块钱,林凡自己一分没留,全部分给了院里最困难、但也最安分守己的几户人家!
这一刻,全院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被林凡这番操作震惊了!
这是何等的手笔!何等的胸襟!
拿了贾家的赔偿款,转手就分给了更需要帮助的老实邻居!既严厉惩罚了作恶者,又慷慨资助了善良者!
这不仅彻底堵住了那些觉得他“太狠”的悠悠之口,更是将他“赏罚分明”、“心怀公道”的形象推到了顶峰!
拿到钱的几户人家对林凡感激涕零,恨不得把他当活菩萨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