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三十一章 既要工作又要盖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既要工作又要盖房。(2 / 3)

农村家长哪里舍得让孩子去煤窑附近拾煤&bp;——&bp;煤窑周边路不好走,还容易沾上一身黑,有的家长干脆从家里的煤堆里捡出十斤煤块,让孩子直接交到学校。久而久之,学校的煤堆倒攒了不少,可大多是掺着杂质的煤矸石,真正能烧的好煤没多少。

那时教师的工资实在微薄,肖兴每月四十多块,龚军老师工龄长些,也才五十多块,根本不够家用。龚军老师为了多赚点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扛着一把大簸箕锹,去附近的矿上或煤场帮人装煤。每次从煤场回来,他都弄得满脸漆黑,只有牙齿是白的,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煤渣。有次肖兴碰到他,开玩笑说:“龚老师,你这是刚从煤窑里出来啊?”&bp;龚军老师只是苦笑一下:“没办法,家里孩子多,不多赚点,连买盐的钱都不够。”&bp;肖兴看着他,心里满是感慨&bp;——&bp;在生活的重压面前,所谓的&bp;“教师尊严”,早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给盖新房多攒点钱,肖兴也琢磨起了副业。他在桃花岭附近的公路北边,十三公里桩撅处,收拾出了一片小地方当煤场。这片地方不大,长五米,宽约两米,紧挨着一面矮墙。墙根下有个矮矮的洞,两米宽、一米高,肖兴在洞里铺了干草,又垫了一片旧席子,刚好能躺下两个人&bp;——&bp;这就是他和妻弟看煤时的住处,简陋得连挡风的门都没有。

收拾煤场时,肖兴先在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煤矸石,防止好煤和泥土混在一起。然后就等着小马车送煤来&bp;——&bp;附近的小煤窑里,每天都有赶马车的人拉着煤块出来,卖给周边大大小小的煤场。只是收煤时没有秤,只能靠&bp;“量方”&bp;估算重量:先看马车车厢的大小,再看煤块堆得有多高,大概算出立方数,再按每立方煤的重量估算总斤数。这种估算误差很大,算多了肖兴吃亏,算少了赶马车的不乐意。

有次一个赶马车的来送煤,肖兴估算着说:“这车煤大概一千斤吧?”&bp;赶马车的立刻急了:“你这是瞎算!我从煤窑拉出来时,人家估的是一千二百多斤,你怎么还少算了两百斤?”&bp;两人争执了半天,最后肖兴让步,按一千一百斤算,赶马车的才愿意卸煤。肖兴后来才明白,老话说的&bp;“巧买哄不了拙卖的”&bp;一点没错&bp;——&bp;赶马车的每天拉煤,自己车上能装多少,心里门儿清,想在数量上占便宜,根本不可能。

收来的煤块,主要卖给两类客户:一类是邯郸以东省市的发电厂,他们需要大量煤块发电,每次都要好几吨;另一类是从山西拉煤返回的货车,司机们路过时会顺便加载些煤块,回去卖给当地的农户。

有个星期日,肖兴和妻弟忙了一上午,刚收了十几吨煤块,正坐在墙根下休息,就听见&bp;“吱”&bp;的一声,一辆蓝色货车停在了煤场边。肖兴连忙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去。司机是个山东口音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兄弟,你这煤怎么卖?”

肖兴报了个比市场价低两分钱的价格&bp;——&bp;他知道山东来的司机都喜欢实惠,价格合适才容易成交。司机果然没反对,走到煤堆前看了看,问:“这堆煤有多少吨?”&bp;肖兴心里有数,他们收的煤加上垫底的煤矸石,总共也不足十五吨。但他想促成这笔买卖,就笑着说:“大哥,我看就按十五吨半算吧,你拉走,怎么样?”

司机愣了一下,没想到肖兴还多算了半吨,心里顿时觉得划算,想了想就点头:“行,就按你说的算!”&bp;肖兴赶紧找来附近煤场帮忙装车的工人,几个人拿着铁锹,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煤块都装到了车上。

等货车开走后,肖兴粗粗算了一笔账:每吨煤能赚十块钱,十五吨半就是一百五十五块,这相当于他一个半月的工资!他和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