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隋唐王朝> 109 侯益忠奸难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9 侯益忠奸难分(1 / 2)

却说侯益出身农家,祖父、父亲都以务农为业。唐昭宗光化年间,李克用占据太原,侯益应募其麾下,当时应在15岁左右,由于武艺超群,小有战功。后从李存勖攻大名,率先攻上城墙,生擒敌军将校;征伐幽州刘守光,又率先登上城墙,升为军使;攻破洛阳时,被敌军发射的机石打伤了脚,负伤后,李存勖亲自为他上药包扎。伤好之后改任护卫指挥使。有一次随李存勖与后梁军作战,后梁小将李立、李健骁勇异常,后唐众将无人敢敌。侯益挺身上阵生擒两将。

同光四年(926年),侯益随李嗣源讨赵在礼时,众将拥戴李嗣源为君,侯益不愿背叛李存勖,脱身回归洛阳,李厚勖见了他,抚其背而泣。

作为忠君文化的继承人,侯益年轻气盛,选择只身从明宗的部队中逃出来,表示要效忠庄宗。这一选择当时极其愚蠢,很可能丢命。但在明宗夺得皇位后,侯益自缚请罪,李嗣源道:“你尽忠节,有什么罪呢!”

927年九月,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占据夷门叛乱,后唐起兵讨伐,侯益率所部最先斩关而入。

934年,李从厚听信大臣的建议,调动各重要节度使之职,削弱藩镇的实力,潞王李从珂从凤翔起兵谋反,朝廷授侯益为西面行营都虞侯率军讨伐,侯益知道军心不稳,必有巨变,就声称有病不接受诏书,被贬商州刺史。

李从珂取胜之后,入京师洛阳,即帝位,改元清泰。侯益官复原职,前蜀军攻金州,侯益率军击败前蜀军。

936年十一月,石敬瑭起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后晋建立后,封侯益奉国都指挥使,领光州防御使。

天福三年(938年),范延光在大名、张从宾在河阳一同竖起反旗,形势十分危急,晋祖石敬瑭召侯益道:“国家危急,卿能为朕死耶?”

侯益道:“我率五千精锐士卒,一定能大破敌军。”石敬瑭于是封侯益为西面行营都督部署带兵出征。侯益率兵五千驻扎虎牢,张从宾率万众夹汜水列阵。侯益率众击杀张从宾。

石敬瑭闻报大喜,拜侯益河阳三城节度使,范延光独力难支,举城投降,侯益移镇潞州。

939年七月,石敬瑭追念侯益虎牢破敌之功,再升侯益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还赐门戟。改侯益乡里为将相乡、勋贤里。九月,徐州发生大火,侯益拿出金帛粮食赈济灾民。

开运三年(947年)十二月,辽灭后晋,侯益率领手下僚属到开封拜见耶律德光,当面陈说自己没有参加后晋策划北伐契丹的谋略,耶律德光授侯益为凤翔军节度使。

辽主灭晋后,雄武节度使何重建,举秦、成、阶三州降蜀。孟昶遂欲吞并关中。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也向蜀投降,并派人奉表蜀主乞兵援长安【即晋昌军】,兼略凤翔。

凤翔节度使侯益接报,惊慌的了不得。正拟拜表告急,忽收到蜀枢密使王处回招降文,内容无非是晓示利害,劝益归蜀。侯益恐待援不及,不如依书乞降。遂缴出地图兵籍,且贻书赵匡赞,约为犄角互相帮扶。赵匡赞狐疑未定。

赵匡赞幕下有个判官名叫李恕,匡赞降蜀时,李恕出言谏阻,匡赞不从。现在又极谏匡赞道:“刘知远新得天下,方务招怀,若谢罪归朝,必能保全爵禄,入蜀恐非良策,蹄涔不容尺鲤,愿公三思!”

匡赞觉得有理,因遣李恕入朝谢罪。刘知远问李恕道:“匡赞何故附蜀?”

李恕答道:“匡赞因父在虏廷,恐陛下未肯俯谅,所以附蜀求生。臣一再谏诤,匡赞亦自悔悟,故遣臣来祈哀!”

刘知远道:“匡赞父子本吾故交,不幸陷虏。我何忍害他呢?汝可返报匡赞,不必多疑,尽可来朝!”

李恕拜谢而去。

嗣得侯益表章,也与匡赞一般,谢罪请朝。

刚好遇上回鹘人进贡,高祖派王景崇率兵迎接回鹘人。

景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