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辽将张琏助守,所以僵持不下。请陛下招谕张琏,琏若肯降,重威也无能为力了。”
汉主依议,遣人招降张琏,偏张琏不肯听从,一再往劝,始终无效。迁延两旬有余,忽由帐外报入,有一妇人求见,汉主问明底细,才命召入。
刘知远传见来妇,原来却是重威妻宋国公主【石敬瑭妹】。公主入谒汉主,行过了礼,由汉主赐令旁坐,问及重威情形,公主道:“重威因陛下肇兴重见天日,不胜庆幸,但恐陛下追究既往负罪难逃,所以一闻移镇虑蹈不测,适辽将又来监守,遂致触犯天威劳动王师,今愿开城谢罪,令臣妾前来乞恩,望陛下网开一面曲贷余生!”
汉主道:“朕信重威,重威尚不信朕么?况朕已一再招降,奈何拒命!”
公主道:“重威非敢抗陛下,实由虏将张琏挟制重威,不使迎降。”
汉主道:“虏将独不怕死么?”
公主道:“正为怕死,所以阻挠。”
汉主沉吟半晌,方微笑道:“朕一视同仁,既赦重威,同赦张琏,烦汝入城回报,如果真心出降,不问华夷,一体赦免!”
公主起身拜谢,辞别回城。
重威得公主传语,转告张琏,琏答曰:“公可降,琏不可降!愿守此城,以死为期!”【倒是个硬汉。】
重威道:“粮食早尽,兵皆枵腹,看来是不能不降了,汉主谓一体赦免,谅不欺人,请君勿虑!”
张琏闻粮食已尽,方才允诺。重威复遣判官王敏先送谢表,旋即素服出降拜谒汉主。汉主赐还衣冠,仍授检校太师,守官太傅,兼中书令。辽将张琏亦来拜见,汉主忽瞋目道:“全城兵民,为汝一人固守至今,汝知罪否?”
张琏不意有此一诘,一时无从措词。汉主便令推出斩首,复将弁目数十人全部捕斩。【天子无戏言,奈何背约?】
行周受命留邺,汉主晋封他为临清王。杜重威随驾还都。
既归大梁,加封重威为楚国公。杜重威每次出门碰到百姓,百姓都对他不客气,不停地向他投掷瓦砾,一边扔还一边骂他阵前叛主将后晋送给了契丹。也亏得杜重威脸皮厚,居然不以为意,不过已是威风扫地。宋州一缺,不愿再任重威,但令史弘肇兼镇。
却说李菘是唐朝的远支宗室,今河北衡水饶阳人。他自幼聪明过人,十多岁就能写出锦绣文章。
后唐时期,李菘做了魏王李继芨的幕僚。他看到别人写的公文不怎么好,认为魏王是后唐庄宗的皇子,公文应该尽善尽美。于是他亲自下笔写的文书得到了像卢质、冯道这样朝廷重臣的交口称赞。
后唐庄宗就任命李菘做掌管音律的太常寺协律郎。魏王和枢密使郭崇韬率领大军一路攻灭前蜀国,李崧随军掌管文书。
郭崇韬是朝廷重臣,一代名将,在军中很有威望。可魏王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杀了。
李崧对魏王说:“我们孤军深入,没有皇上的诏书就杀朝廷重臣,这样太不理智了。”魏王后悔不迭,也无计可施。李崧心生一计,仿照后汉三国公子刘琦上楼抽梯,伪造诏书,用魏王的印章倒盖上去。第二天把诏书宣告大军,军心才稳定下来。
李崧忠心耿耿,一心为主公着想,却没有大局观,不讲政治,为自己最终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契丹入寇云中,边关需要朝廷大将镇守太原。太尉石敬瑭有感于秦王李从荣行为不轨,恐对自己不利,于是申请前往。众臣皆认为石敬瑭非池中之物,不想放行。只有李崧坚持像太原这样的重镇,非石敬瑭这样的朝廷重臣不可。
石敬瑭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此他还专门派心腹向李崧表达诚挚的感激之情。
时间不长,石敬瑭攻入洛阳,建立后晋登基称帝。自己的国家没了,李崧就逃到一个农户家里躲起来。
不忘旧恩的石敬瑭硬是把李菘请来,不久就任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