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天子相。,党徒同声附和,遂将秃奴拥入,代解衲衣,被服衮冕,就在南面高坐起来【和尚为帝,不知是否盘坐】。
自任“判六军诸卫事”一职&bp;[17]&bp;&bp;。时为天德三年(945年)三月。卓岩明遣使向后晋称藩,并沿用后晋年号,称天福十年。&bp;[18]
王延政闻听福州之变,乃于建州族灭黄仁讽家,更派统军使张汉真,带领水军五千,会漳、泉兵往讨卓岩明。
张汉真到了福州东关,船甫下椗,黄仁讽领着数千士兵冲出城来。张汉真措手不迭,被他一刀砍为两段。原来黄仁讽因家族夷灭,无愤可泄,所以勇往直前,杀戮来将聊报仇恨。
那半僧半帝的卓岩明毫无他能。只会在殿上“喷水洒豆”作法事&bp;,因为得了胜仗,赏劳已毕,即派人至莆田迎入乃父,尊为太上皇。李仁达自判六军诸卫事。
仁讽事后追思,忽觉怀惭,从容语继珣道:“人生世上,贵有忠信仁义,我尝服事富沙王,中道背叛忠在那里?富沙王以从子托我,我反帮同乱党将他杀毙,信在那里?近日与建州兵交战,所杀多乡曲故人,仁在那里?抛撇妻子令为鱼肉,受人屠戮,义在那里?身负数恶,死有余愧了!”
说着泪如雨下。
继珣劝慰道:“大丈夫建功立名,顾不到妻子,且置此事,勿自取祸!”
两人密谈心曲,偏为外人所闻,往报仁达。李仁达诬称两人谋反,遣兵捕至,枭首示众。
既而大集将士,请卓岩明亲临校阅。岩明昂然到来,甫经坐定,仁达目视部众,众已会意,竞登阶刺杀岩明,仁达佯作惊惶,仓皇欲走,当被大众拥住,迫居岩明坐位。仁达令杀伪太上皇,自称威武军留后,用南唐保大年号,向唐称臣。唐命仁达为威武节度使,赐名弘义,编入国籍。
却说福建泉州、漳州一带,有一位地方实力派,他不仅亲手打造了一个利通万国的刺桐港,也遗传了惟忠惟孝的清白家声。这个人就是五代后期掌控福建泉州、漳州的留从效。
留从效幼年丧父,家世衰微,很小的他就如同乱世里的浮萍一般,在母亲的操劳下艰难求生。
为了改善生活,留从效少年时就投身王审知政权,在泉州衙门当了一名小衙兵,经过多年打拼,他终于熬到了散指挥使,成为闽国皇帝身边的近卫班直吏员。
王审知治国有方,教子无德,在他死后没多久,他的那些不肖子孙便杀得人头滚滚。留从效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这种帝王家的亲情杀,心里充满了鄙夷和厌恶。
朱文进杀了王曦后,为了掌控福建,派出自己的党羽黄绍颇担任泉州刺史,成了留从效的顶头上司。在王家吃了多年干饭的留从效如何肯屈居于黄绍颇之下,于是,他开始密谋起事。一天,&bp;留从效偷偷对泉州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和自己的亲信苏光海说:"朱逆杀灭王氏一族,又派心腹分据诸州,分明是想独吞福建。我们都是在福建生活多年的土著,深受王氏恩遇,当此危亡之际,难道我们就这样坐视不成?眼下,王氏就剩下富沙王王延政一直在建州坚持抗争,据说发展得不错。我们不如杀掉黄某,将泉州献给富沙王,以此报答王氏厚恩,也给自己谋个出身!"一席话,说得几人热血上涌,都表示要齐心协力做掉黄绍颇,回归王延政。
此后几人开始秘密串联,然后在留从效家里聚齐,一顿小酒喝起,众人纷纷吐露心声,表示愿意杀贼立功。留从效点了点人头,一共是52条好汉。留从效知道干这种事宜早宜不迟,一旦有人从席上离去,保不齐会变卦,于是,他提议,择日不如撞日,杀贼立功就在今晚。众人酒精上头、热血澎湃,自然无不允诺。最后,由壮士陈洪进带头,大家连夜越墙而入,直接闯进黄府,将还在熟睡的黄绍颇拎将起来,一刀两断。另一头的留从效则来到王延政之侄王继勋的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