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隋唐王朝> 25 染织工起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 染织工起义(3 / 8)

这时王府里的安王和颖王也听到外边的喧哗,但他们在没有确定到底是谁之前都不敢贸然行动。

就在两个大男人发怵的时候,颖王妃王美人走出王府,她极其镇定地对满脑子浆糊的神策军士兵说道:“你们听着,所谓‘大的’就是颖王殿下。你们睁大眼睛看看,颖王殿下身材魁伟,当今皇帝都称他为‘大王’。你们的仇公公也和他一起喝过酒,是生死之交。拥立新君可是头等大事,你们出了岔子要被杀头的!”众人一听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这个女人说的是真是假。王美人立即转身回府,把隐藏在屏风后边的李炎推到众人面前。果然李炎高大魁梧,神策军士兵都被忽悠住了,于是立即护送李炎来到少阳院。看到李炎,仇士良恨不得一头撞墙。但现在只好将错就错,册立颖王为皇太弟。

2月10日,文宗李昂带着无限的惆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一岁。

李炎生于公元814年(元和九年),二十七岁之前,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王爷,任凭皇位在父亲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的手里转来转去。李炎有一次去邯郸自助游,偶然认识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炎喜欢得不得了,当时便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这位歌妓就是上文提到的王美人。

唐武宗即位后,对仇士良、鱼弘志始终保持“阳示尊宠,内实嫌之”的态度,遇事对仇、鱼二人言听计从,但一直憋着报复之心。

仇、鱼二人为了将自己的“从龙之功”扩大化,又向唐武宗翻起文宗朝的“陈年旧账”:据说除了陈王李成美曾被唐文宗定为皇位继承人,唐文宗的宠妃杨贤妃也曾选中一个继承人,即安王李溶。杨贤妃与其亲戚、宰相杨嗣复合谋,打算利用朝臣集团将唐文宗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换掉。待李溶即位,杨贤妃便可以先帝后宫之名,晋升为摄政太后,从而开启弘农杨氏外戚干权的新局面。

仇士良、鱼弘志故意提起这些旧事,无非是想拔高宦官集团的影响,打压朝臣集团。唐武宗放任宦官集团打击异己,甚至将唐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全部赐死。

有些人看不惯唐武宗的“倒行逆施”,谏议大夫裴夷直冒死进谏称,现在唐朝的国家体面要紧,陛下宜“速行丧礼,早议大政”。先办完先帝唐文宗的丧仪再说,不必如此着急进行打击报复。

然而,唐武宗还需要利用仇士良等人来增加自己的威权,又怎会听进裴夷直的逆耳忠言?

于是唐武宗说他党附杨嗣复,将他贬为杭州刺史,随后又贬到荣市安置。唐武宗的表现,让仇、鱼二人坚信没有选错新君人选。

为了让宦官集团更加相信自己的无能,唐武宗又为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首领加官进爵,以诛杀异己、维护皇权有功,加封鱼弘志为韩国公,仇士良为楚国公,升任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这样,原先仅为左神策军中尉的仇士良就得以凭借新职,名正言顺地统管皇宫禁卫诸军,监督检察禁军军官。

左右神策观军容使的职位听起来很“高大上”,可这些年坐在此位置上的宦官多半命不久矣。这一点仇士良十分清楚。在他之前,他的死对头、文宗朝大宦官王守澄也曾凭“从龙之功”获得该荣衔。而王守澄最终被赐死,就是由仇士良和唐文宗联手褫夺其禁军兵权造成的。

仇士良对唐武宗的任命十分惶恐,赶紧上表称病,可唐武宗却尽力表现出一副无知的面目。他白日里与道士们讨论玄学、研究长生不老秘术,晚上则抱着宠妃在宫里花天酒地。

唐武宗的放荡不羁,反倒让仇士良找不到生事的机会。

唐武宗果真擅长“捧杀”人。仇士良骤然得势后,宦官集团内部立马呈现分裂态势。

仇士良刚坐上观军容使宝座,他的死对头、大宦官、知枢密刘弘逸和薛季棱就开始计划取他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