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隋唐王朝> 5 玄武门之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 玄武门之变(3 / 6)

是:你们“任求伉俪”吧。

在李渊看来,宫女少就少点吧,能忍就忍了吧。

不过这事还没有完。

李世民当了皇帝,自然要治治以前那些不听话的人,于是李渊信任的裴寂也成了李世民的整治对象。玄武门之变前,裴寂一直支持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渊惶惑之中不知如何是好,萧瑀、陈叔达纷纷拍马屁,说秦王人心所向,而太子、齐王人心险恶,裴寂默默不言,对此不予评论。

李世民当然记在心里,于是将裴寂免官“遣还乡里”,接着又将他流放到位于今天四川阿坝的静州,就是要搞死这位李渊信任的老臣。

这一切李渊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是识相的,李世民当上皇帝三年后,李渊从太极宫中搬到了大安宫居住。大安宫低矮狭小,夏天非常闷热,但李世民对老爸不予过问,自己却经常跑到隋炀帝留下的九成宫里避暑。有的官员看不下去,便上书建议李世民让老皇帝也去避暑乘凉,李世民对此并未理会。直到贞观八年,李世民才第一次邀请老爸李渊去九成宫避暑,但李渊推辞说,隋文帝就是在那里死的,我就不去了吧。

此时李渊的生命,已经剩下不多的时间了。 玄武门之变后七年,唐帝国在他那个血腥上位的儿子手中,形势越来越好,并且攻破突厥,平定了让李渊心中一直隐忧的大患。这一年,李世民在汉朝原来的未央宫举行宴会,李渊难得地放松了一回抑郁多年的心情,让降服的突厥颉利可汗起来跳舞,又让南蛮的酋长冯智戴咏诗助兴,非常高兴地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于是李世民趁机拿着酒杯上前给李渊祝寿,说,以前刘邦曾经在未央宫这里,讽刺过他的老父亲,刘邦妄自尊大,儿子我不跟他那样子,我给您祝祝寿! 也不知道李渊此时,该是作何感想。

但随着时间流逝,李世民心中的愤恨和恼怒也开始慢慢沉淀下来,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而李渊日渐衰老,在他看来,时日已经无多。就在去世前的一年,68岁的李渊宴请西突厥的使者用餐,李渊再次又感慨起来说,“如今蛮夷都降服了,这是自古未有的事情。”

而李世民则不知道为什么留下了眼泪,他给老父亲李渊敬酒祝寿,说,“父亲,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是遵从父亲您的教诲啊。”随后,李世民又和长孙皇后一起,向李渊进献了御膳和衣物,《资治通鉴》对此的记载是:至此父子俩才“一同家人常礼”,一直到了父亲李渊人生中的最后光景,这对父子,心里才算解开了一些不可言说的心结。

而李渊已经老了,太老了,尽管他心中也有恐惧、怨恨,尽管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岁月里,他一直孤独地、寂寞地、隐忍地生活着。

贞观九年五月庚子日,公元635年,69岁的李渊临死前交代了自己的遗嘱,他说我死之后,就跟汉朝的皇帝一样薄葬就可以了,皇帝也没必要太遵循古人守孝三年的死规定,就用一天来代替一个月好了,至于陵墓,一切俭约从事。

这位一生奢华的父亲,到老了才知道自己的尴尬地位,很识趣地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尽管他是开国皇帝,但他在政变中走向帝位的儿子却更加光耀夺目,生命既然走到了这个终点,那就平静地接受死亡好了。

却说李元吉死时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妃子杨氏生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唐室王妃中要算这个杨氏最为美艳。李元吉被杀之后,杨氏举目无亲,幸亏长孙氏念及妯娌之情,经常邀她来叙旧,并好言劝慰为她排忧解愁。

这天二人正在聊天,李世民突然从外面进来,杨氏立即起身相迎。等到李世民坐定,杨氏忽然跪下向李世民请死。李世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长孙氏在一旁慌忙劝解。杨氏偏娇声哭泣,表现得楚楚可怜。李世民见她淡妆浅抹,秀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