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了一下:“好阴毒的算计!”
“殿下息怒。”苏墨按住他的手,“现在发怒没用。我们得想个办法,既不能让百姓受苦,又要揪出幕后黑手,还不能落入他们的圈套。”
风澈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你有什么主意?”
苏墨凑近风澈,低声说了几句。风澈听完,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法子可行?”
“试试便知。”苏墨眼中带着自信,“安王想借江南的事做文章,我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才各自歇息。而此刻的皇宫深处,皇上正坐在御书房里,看着李德全呈上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着安王与张诚的往来。他指尖在“江南拨款”四个字上轻轻敲击着,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想动朕的江山,想动朕的人,”他低声道,“那就得看看有没有这个本事。”
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金色的阳光洒满宫殿,将那些潜藏在暗处的阴谋与算计,照得无所遁形。而这场围绕着江山与人心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6章:将计就计,初露锋芒
江南的初夏总带着黏腻的湿热,刚重建的粮仓外,几个百姓正围着粮官低声抱怨。“不是说新粮仓能存够三年的粮吗?怎么才这么点?”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嗓门最大,“俺们好不容易熬过水灾,要是冬天粮不够,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粮官擦着额头的汗,陪着笑:“老乡们稍安勿躁,朝廷的第二批粮食已经在路上了,过几日就到。”
“过几日?过几日要是下雨,粮运不过来怎么办?”另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俺家孙子还等着新米熬粥呢。”
人群的抱怨声越来越大,渐渐有了些骚动的迹象。不远处的茶棚里,风澈和苏墨正看着这一幕,脸色都有些凝重。
“安王的动作比我们预想的快。”风澈低声道,“这才刚发现粮仓数目不对,民间就开始传流言了,显然是有人在背后煽动。”
苏墨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越急,越说明他们心虚。殿下按我们昨日商量的办就是。”
风澈点头,对身边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会意,转身走进人群,故意提高嗓门道:“大家别信谣言!太子殿下特意从京城带了新粮过来,就在码头等着呢!”
百姓们一愣,纷纷转头看向侍卫:“真的假的?太子殿下来了?”
“当然是真的!”侍卫朗声道,“殿下知道大家担心粮食,特意请旨押送第二批粮食过来,还说要亲自监督粮仓重建,保证大家冬天有粮吃!”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那带头抱怨的汉子挠了挠头:“要是太子殿下亲自督阵,那俺们就放心了!”
老婆婆也笑了:“太子殿下是好人,当年俺们村遭灾,就是他带人送的救济粮。”
风澈看着人群渐渐散去,对苏墨道:“第一步成了。接下来,就看安王那边怎么反应。”
苏墨放下茶杯:“他们煽动百姓,无非是想逼殿下急着查账,好抓住把柄。我们偏不急,先把粮食的事落实,稳住民心。民心定了,他们的阴谋就少了一半助力。”
两人正说着,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书生匆匆走来,对着风澈拱手:“殿下,苏大人,码头那边传来消息,第二批粮食到了,但押送的官差说,要见到户部的文书才能卸货。”
风澈与苏墨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了然。“来了。”苏墨道,“张诚果然在粮食上做了手脚,没有文书,粮食就卸不了岸,百姓的希望落了空,怨言只会更大。”
“他以为这样就能难住我们?”风澈冷笑一声,“传我的令,让码头的侍卫先接管粮食,就说文书随后就到。另外,让人把押送官差‘请’到驿馆,好生‘招待’,别让他跑了。”
书生应下,匆匆离去。苏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