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那边移交过来一条群众反映科技局在知识产权补贴工作中滥用职权贪污**的线索,”在调侃几句后,沈晓才开始一本正经的跟苏牧介绍起线索来,“说是科技局知识产权科的人利用政府对相关知识产权的补贴政策,通过伪造虚假的知识产权来谋取利益。”
“移交过来的材料里面有证据吗?区纪委做到什么程度了啊?”苏牧看着沈晓问道。
沈晓微微耸了耸肩,摇摇头说道:“没有什么确定的证据,不过纪委那边已经将关于知识产权补贴方面的政策都全部找齐了,你可以先学习起来,另外纪委那边已经将近几年区里科技奖励的发放情况材料也移交了过来,你也分析一下,然后我们看看有什么方向可以作为抓手。”
苏牧点点头接过沈晓递过来的资料,回自己的办公桌看起来。政策的目的很简单,实际上就是提高区里知识产权的申请数量,以达到上级对区里在创新方面的考核要求,因此区里出台政策对本区内的申请知识产权的申请人按照成功获得的知识产权种类的不同的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比如实用新型每一项给予1000元,外观设计每一项给予600元等。在这过程中,科技局知识产权科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申请成功的数量要求,就和一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开始冲数量,最后发现知识产权中的外观设计申请成本十分低,相对于政府给予的奖励,是有利润空间的,然后知识产权科的一些同志就开始勾结中介机构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钱财。
苏牧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知识产权学老师当初在班里说的那番话,当时那位老师跟所有人说知识产权在未来一定是最能赚钱的一个部门法。苏牧现在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没有赚钱的眼光,看看这个知识产权的奖励,单是针对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外观设计,每项的补贴都不多,但是可以批量申请啊,每年申请个一千件,就要几十万啊,而申请的成本能有多少啊,最后发放奖励的时候只要区科技局知识产权科认了就行。苏牧看着科技奖励发放的统计表,不由的感慨,一直以为科技局是一个清水衙门,谁知道啊,真的是各有各的财路啊,只是不可为外人道也。
沈晓和苏牧两人在统计了科技奖励发放情况后决定对科技奖励领取最多和最稳定的几家中介机构进行摸排,同时在知识产权的网站上对近年来的本区知识产权申请内容进行查看。沈晓和苏牧进行了分工,苏牧自己选择了待在办公室上网查看国家知识产权网站,对本区里这几年的知识产权申请进行查看,尤其是对外观设计这块,确定获取奖励的知识产权申请到底是否是实质性的申请,而沈晓亲自负责外调,确定那些中介机构有无问题。没几天,苏牧就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了,因为每天要看那么多的申请材料,而且那些所谓的外观设计都是那么的千篇一律,让人感到无聊。
经过近一个月的前期摸排,最终将目标定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知识产权科的科长,姓缪,是一位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科长了,如同苏牧在安监局时的那位严中华科长一样,是一个业务能力超强但却是一直提拔不上去的中层干部;另一个是该科曾经的科员,姓邵,现在已经在区拆迁办担任拆迁安置科科长,不过以他母亲名义设立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还在运作并仍然在获取科技奖励,他的妻子也是科技局的工作人员。
“两个人同时进行?”在沈晓带着苏牧到办案点向张副检察长以及傅常委汇报后,张副检察长稍微沉吟一下后带着征询的语气跟傅常委说道。
“两个同时进行的话,人手恐怕不够啊。”傅常委有点犹豫的说道,“一旦突破了,肯定有涉及的证人也要同时谈,那些证人恐怕不会突破,毕竟他们在这行当里还是要吃这碗饭的,不可能让我们那么顺利的。”
“那两个人怎么选择?两个人实际上都没有确定的证据,虽然从现在查到的证据来看,那个姓邵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