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发展的氛围,是阳兴之幸,也是他破浪前行的最大底气。节假日前夕,李毅飞风尘仆仆地飞抵京城国际机场。走出闸口,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翘首以盼的妻子苏舒。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婉。“毅飞!”苏舒快步迎上来,看着丈夫明显清瘦了些许的脸颊和眼下的淡淡青影,心疼的话到了嘴边,却化作一声轻柔的问候:“累坏了吧?”李毅飞接过她手中的车钥匙,顺势揽住她的肩膀,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看到你,就不累了。”他敏锐地捕捉到苏舒眼中欲言又止的担忧,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放心,一切都好,阳兴在变好。”苏舒把话咽了回去,她知道丈夫眼里的光芒意味着什么——那是属于他的战场和梦想。她回以一个理解和支持的微笑:“回家。”车子驶入熟悉的胡同,停在那座承载着温馨记忆的四合院门前。推开院门,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洗去了旅途的尘埃和官场的喧嚣。小别胜新婚,晚餐后,两人依偎在客厅的沙发上。“这次回来能待几天?”苏舒把头靠在李毅飞肩上。“主要是来燕大谈个项目,顺利的话,节后就要带人回去。”李毅飞将垃圾资源化项目和与王一方教授接洽的计划详细告诉了妻子。苏舒虽然对技术细节不太懂,但她听懂了丈夫话语中的激情和这个项目对阳兴的意义。她仰起脸,认真地问:“需要我这边帮什么忙吗?家里在科技部那边……”李毅飞心中一暖,低头亲昵地刮了下她的鼻子,语气充满自信:“傻丫头,你老公我好歹也是燕大出来的,这点事还搞不定?放心,我有把握。你就安心在家等我凯旋。”他不想借用苏家的影响力,他要靠阳兴项目本身的潜力和自己的诚意去打动那位纯粹的学者。第二天清晨,李毅飞精神抖擞地驱车前往燕京大学。他没有直奔机械工程研究院,而是先来到了经济学院院长办公室,拜访恩师路国才教授。“路老师!”李毅飞恭敬地敲门进入,将带来的两盒阳兴特产茶叶轻轻放在茶几一角。“毅飞?”路国才抬头,看到爱徒,脸上顿时绽开笑容,放下手中的笔,“稀客啊!你这个大忙人县长,今天怎么有空回来了?”他示意李毅飞坐下。“老师,是回来‘搬救兵’的!”李毅飞笑着坐下,开门见山,“我想拜访机械工程研究院的王一方教授,谈一个合作项目。”他把阳兴县计划建设现代化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再生中心的想法,以及看中王教授团队领先技术的缘由,条理清晰地向路教授阐述了一遍。尤其强调了项目的环保价值、经济效益以及对阳兴未来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路国才听着,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学经济的学生,在地方主政后,眼光竟能如此超前,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结合得如此紧密!“好!好啊毅飞!”路教授抚掌赞叹,“这才是学以致用,经世济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技术用在造福一方上!王一方教授我虽不深交,但知道他是位真正的学者,治学严谨,醉心科研。你这个项目思路,既契合国家绿色发展大战略,又能解决地方实际问题,我相信会引起他的兴趣。不过,”路教授话锋一转,提醒道,“王教授性子比较……纯粹,对学术之外的事情不太上心,甚至有点不通世故。你跟他谈,要直击技术核心,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和可行的方案,虚头巴脑的东西,在他那儿行不通。”“谢谢老师提醒!学生明白!”李毅飞郑重点头。有了老师的背书和指点,他心中更有底了。告别路教授,李毅飞来到机械工程研究院那座充满学术气息的大楼。按照门牌找到王一方教授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