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崇祯的奋斗!> 第43章 谁能守住,就是谁的!(求追读,求收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谁能守住,就是谁的!(求追读,求收藏)(2 / 3)

成防线,骤然放弃,军心必溃,风险太大。然继续倾全国之力填辽东无底之洞,亦是死路。臣斗胆建言,可否折中?”

他条理清晰:“其一,锦州、宁远不可轻弃!然驻军需大加裁汰!汰老弱,留精锐!粮饷供给,亦需严核!绝不能再任由辽镇虚报冒领!其二,辽饷加派,当立即停止!加征一分二厘,民力已竭!再征,恐生大变!其三,王尚书整顿蓟、宣、大、昌四镇之策,臣深以为然!当立即着手!此四镇乃京师屏障,其重要性,尤在辽镇之上!当以整顿辽镇所省之饷,优先充实此四镇!其四,对建奴,暂取守势!深沟高垒,精练士卒,恢复元气!待四镇稳固,国力稍复,再图进取!”

他看向辽南:“至于旅顺、皮岛……旅顺孤悬半岛,冬季海冰封路,建奴铁骑可绕行突袭,实难固守。皮岛毛帅,虽骄横难制,虚耗粮饷,然其牵制作用,确如孙阁老所言,不容忽视。臣以为,当约束而非废弃。同时,应大力发展天津水师!以水师之利,巡弋渤海,既可支援辽西、辽东沿海据点,亦可择机袭扰建奴漫长海岸,断其粮道,焚其仓廪,使其首尾难顾!此乃以海制陆之长策!”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李邦华身为东林,却不党同伐异,能就事论事,提出务实折中之策,尤为难得。可见东林之中,亦有真君子!

殿内一时寂静,崇祯沉默片刻,目光再次扫过三位重臣,缓缓开口:

“三位爱卿所言,皆是为国筹谋,朕心甚慰。然辽东糜烂,非一日可复;朝廷拮据,亦非旦夕可解。锦州、旅顺,皆不可轻弃,却又都难守……朕思虑再三,有一想法,想听听三位的意见。”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那就是......锦州、旅顺二地,谁能守住,就是谁的!”

此言一出,阶下三人俱是一震!王在晋猛地抬头,孙承宗花白的眉毛紧锁,李邦华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愕。

“陛下!”王在晋率先开口,声音带着难以置信,“陛下之意……是要效仿唐朝,设立藩镇吗?万万不可啊!藩镇之祸,殷鉴不远!此乃饮鸩止渴,遗祸无穷!”

孙承宗也急切道:“陛下三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终成国之大患!汉末州牧,唐季节度,皆前车之覆!”

李邦华虽未直言反对,但紧锁的眉头也表明了他的忧虑。

崇祯苦笑一声,那笑容里带着深深的无奈和一丝看透世事的苍凉:“藩镇之祸?三位爱卿,你们只看到藩镇割据之害,可曾想过,唐朝若无那些藩镇,恐怕早就亡了吧?是那些藩镇,替大唐续了命!”

他站起身,走到御案前:“如今我大明,辽东将门,哪个不养着成百上千的家丁?祖大寿的关宁铁骑,毛文龙的东江健儿,名义上是朝廷的兵,可朝廷的饷银,真的能如数发到每个兵卒手里吗?那些家丁,认的是将主,还是朝廷?说句诛心的话,他们早已有割据自雄之实,只差一个名分罢了!”

崇祯的目光变得锐利:“既然如此,朕何不就把这名分给他们!把锦州封给一个愿意担起守土之责的辽东将门,世袭罔替,永镇锦州!把旅顺封给毛文龙,让他永镇旅顺!朝廷每年给他们一笔定额的粮饷,让他们替朕,替大明,守住这国门!”

他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三人:“你们替朕算算!若有一万精实之兵,能守住锦州否?能守住旅顺否?这一万精兵,按两千骑兵,八千步兵来算,朕这两日算了笔账……”

崇祯的声音清晰而冷静:“按照辽兵精锐的高额饷银来算,骑兵月饷二两四钱,年二十八两八钱,两千骑便是五万七千六百两;步兵月饷一两五钱,年十八两,八千步便是十四万四千两。合计二十万一千六百两!朕再给他们凑个整,给二十五万!”

“兵士口粮,年需六万石。战马两千匹,年耗豆二万一千六百石,草一千零八十万斤!若将这些粮草都折成银子,按平价算,豆一石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