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的造化。俺这便引他来见。”随即吩咐守关喽啰:“速开辕门,请谢少将军一行上忠义堂相见。切记不可怠慢了贵客!”那喽啰得令,唱个喏,飞也似地奔下山传令去了。正是:方欲寻访豪杰处,却见英雄自投门。
且说不多时,柏宇晨、张洪凯引着三五喽啰,径到忠义堂前。众头领闻报,俱各举目端详。但见当中立着一位少年豪杰,此人生得面如朗月,朱唇皓齿,云眉星目,八尺以上身材,年方二十三岁,雄健非凡。两道云眉斜插鬓角,一双星目璨若寒星。端的是英雄气象,怎生打扮?但见:头戴攒珠范阳笠,身披川蜀百花战袍,半露着天王锁子黄金甲。手中倒提一杆灭天吞虎枪,枪尖寒光射目;腰间斜挎虎头金锏,锏身煞气逼人。立在堂前,恰似玉山巍巍,端的威风凛凛!
有一首单颂这人曰:
朱唇皓齿玉姿丰,云眉星目隐双瞳。
天赐朱痣观世相,胸怀义气秉至公。
昔年文曲登科第,今作江湖侠义人。
谁道书生无胆气?犹胜当年瓦岗臣!
又有诗赞这人道:
八尺男儿好威武,胯下良驹碧璁兽。
持枪提锏行侠义,好汉征战塌山河。
天铄星君临凡间,除暴安良声名传。
永兴军内有名号,人皆唤作小叔宝。
又有小诗赞曰:
谢氏唤云策,奋发立奇功。
文采飞扬时,武艺更峥嵘。
小叔宝美誉,四海皆传闻。
心怀家国情,肝胆写忠诚。
左边立着一条大汉,年方二十四岁,生得八尺六七身材,面如冠玉,眼似寒星,膀阔腰圆,肩宽背厚,手中那杆虎头錾金枪映着日光,寒芒点点,端的是威风凛凛,好似天将下凡尘。右边站着个年轻后生,约莫二十二年纪,身长八尺三四,面皮白净,眉如漆刷,眼若铜铃,唇若涂朱,手中一杆亮银点钢枪,枪尖雪亮,杀气森森,恰似玉面阎罗临世。背后紧随一位女将,六尺有余身材,杏脸桃腮,眉似远山,眼含秋水,手中一条烂银软藤枪,盘绕如蛇,虽是娇柔体态,却也透着几分刚烈之气,端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四人于忠义堂上立定,当中那少年抱拳向陆丹婷唱个大喏,声如清钟:“小侄谢云策,特来拜见姑姑。”身后三条好汉齐刷刷纳头便拜。丹婷急展双臂相扶,又引与众头领相见。正叙礼间,忽见第六把交椅上跃起一条大汉,声若洪钟:“季奋贤弟,别来无恙乎?”谢云策凝眸细观,不觉失声惊呼:“承业兄长!怎地在此相逢?”当下四手紧握,四目相看,景言便将前因后果细细分说。言罢,二人相对嗟叹不已。
原来这党景言与谢云策,当年在东京汴梁城中曾有过命交情。话说政和八年春闱,谢云策上京应文科试,党景言亦来赴武举场。放榜那日,一个摘得文魁首甲,一个夺得武状元头名,端的是文曲武曲同时降世。道君皇帝大喜,特赐御酒三杯,命二人金阶前把盏相贺。二人一见倾心,当日在紫宸殿前献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正是:琼林宴上双星会,虎帐营前两杰逢。
不想后来天降横祸,谢云策父母双双亡故,真个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那党景言虽在军中效力,却是个重义气的,常差心腹人暗送银钱相助。直待谢云策往永兴军路投师学艺,两下里方才断了音信。今日在梁山聚义厅前重逢,二人执手相看,各诉别后情由。一个说军中刀剑无眼,征袍常染血;一个道江湖风涛险恶,孤身似飘萍。说到酸楚处,不由虎目含泪,英雄泪亦弹。众头领听得这段前缘,无不抚掌慨叹,皆道:“真乃义气相逢,天教好汉聚首!”正是:&bp;英雄惜英雄,好汉识好汉。
陆丹婷长叹一声,眼中含泪道:“与贤侄一别数年,怎料表兄表嫂竟已作古,闻此噩耗,怎不教人肝肠寸断!后来得知贤侄守孝三载,便往永兴军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