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两宋英雄传> 第二回 喜相逢兄弟聚首 遵天命群雄结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回 喜相逢兄弟聚首 遵天命群雄结义(1 / 6)

《水调歌头·七英盟》

金风催义聚,星斗会中天。江湖萍水,肝胆相照自前缘。

剑啸龙吟虎跃,酒尽豪情未减,一诺重如山。生死同舟济,风雨共担肩。

燃香烛,斟烈酒,誓苍天。七英结义,不负今世弟兄缘。

他日功成身退,归隐渔樵耕读,谈笑话当年。但愿情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曰:

从赵治世至今天,英雄辈出尽人间。

水泊雷霆殄草莽,山寨烈火灼烽烟。

把酒言欢罡煞再,石碣缘应又重现。

回想昔日梁山事,洗心复仇锋芒坚。

上回书道,王大寿三人逃至济州城内,闻得百姓纷纷传言,水泊梁山又聚起一伙好汉,续宋江等人大义,竖起替天行道杏黄旗,专杀贪官污吏,劫富济贫。三人听罢,俱各吃了一惊,嗟叹不已。究竟端的如何?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却说大宋宣和年间,那济州地面端的是个好去处。怎见得?但见:东临兖州府,西接曹州界,南靠单州城,北连郓州地。方圆二百余里,城池坚固,人烟稠密。州治下辖巨野、任城、金乡、郓城四县,更有那八百里水泊梁山,横亘其间。端的是个四通八达的冲要之地,兵家必争之所。

又说离这济州城不远处,约莫三二十里路程,有一座庄子,唤作聚豪庄。庄上广招天下忠义之士,但凡逃难百姓到此,不分贵贱,尽数收留。更兼时常周济贫苦,抚恤孤寡。庄客个个精通枪棒,义气深重。那济州城里城外,无人不夸。庄上两位庄主,最是乐善好施,庄门前贴着一副对联,写道:“忠义双全,收留黎民”。副匾刻:“劫一粒米,救八方饥;取不义财,铸天下义”因此上,四远乡村,尽知他庄上名声。

且看那聚豪庄时?但见:

青砖绿瓦,朱红大门。左门贴秦琼之像,右门绘敬德之容。门旁有千年老槐,枝繁叶茂,直插云霄。入得门来,至厅外,左边十数座枪架,右边亦是十数座枪架,各插满军器,刀枪剑戟,一应俱全,寒光凛凛,令人望而生畏。中央一座武艺擂台,高数尺,阔丈余,乃庄中比武切磋之地。

有五句小诗为证:

济州近郊处,豪庄巍然立。

广开门户迎,忠义之士集。

庄内绿树荫,环绕清波碧。

红瓦飞檐翘,庄严又秀丽。

院落深深藏,武艺精进处。

枪棒声阵阵,演练朝天时。

门前对联挂,忠义双全记。

彰显庄主德,世人疾苦知。

此庄非寻常,乃是仁心驻。

四方美誉传,善举暖心窝。

且说这聚豪庄大庄主,姓顾名范则,表字文煜,籍贯原是平江府人氏,年方二十有五。祖上乃是顾承之后,只因芍陂论功获罪,流徙交州,后裔逃难至郓城县落脚。其父顾麟早年经营盐场,积得万贯家财,遂成一方豪富。传闻其玄祖顾胤曾随太祖皇帝征讨四方,立下汗马功劳。这顾范则生得一副侠义心肠,专好周济贫苦,开仓放粮,待人最是热忱,因此乡里都称他作“今世孟尝”。更兼他深通兵法韬略,尤敬那三国时偷渡阴平的邓艾,曾用奇谋连破山贼,保得济州一方平安。平日使一条九环大刀,腰间暗藏十把红缨飞刀,百步穿杨,不在话下。故而江湖上赠号为“谋士载”。

有诗赞这顾范则道:

仗义疏财比孟尝,广交天下英雄客。

兵法韬略胸中藏,善用奇谋破山贼。

开山利刀尖如月,红缨飞刀无虚发。

义盖云天人皆知,济州庄主顾范则。

又有一首诗赞这范则好处:

身长七尺貌堂堂,蜀锦华袍英气藏。

束带威风行有度,凝眉俊逸志无疆。

疏财仗义迎宾客,研策奇谋护梓乡。

九环大刀惊寇胆,义名远播胜孟尝。

有小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