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人。若他能青云直上,做到大学士这样的官儿,你就是一品夫人。”
额……那她要是死在前头了,岂不是只能做死人?
晏宜不敢再在姚老太太面前煞风景,只好把这话咽进了肚子里。
没想到老太太自以为戳中了要害,洋洋得意地乘胜追击了起来:“还不止呢,你年纪轻不经事,不知道轻重就随意说出要剪了头发去当姑子这样的话。且不说青灯古佛如何孤苦,百年之后谁来给你一碗香火饭吃?”
晏宜托着腮,偷偷叹气。
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前世的父母。
晏宜前世的父母感情不佳,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又火速各自组建了新家庭,生了新小孩,把晏宜丢给外公外婆抚育。
结果等到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这对奇葩公婆又不知道从哪个旮沓冒了出来,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补偿”她。
但补偿的方式居然是等她结婚的时候再给她一笔嫁妆……
晏宜当时让他们直接把钱打给她就行了,不用那么多废话,可她奇葩的老爹老妈却表示要看到她结婚生孩子才能安心……
眼下晏宜觉得,为了所谓的“诰命”或者死后有人烧纸同萧凤翥成婚不亚于上辈子为了她爹妈给的十几万去结婚生子。
唯一的区别是:上辈子她能把奇葩爹妈拉黑,这辈子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打动姚老太太……
临走前,老太太摸着她的小脸发话了:“待会儿我让丫鬟开库房拿几匹衣服料子出来给你挑,你做两身新衣裳,过两日和你娘一道去萧家给萧老太太祝寿,那可是你以后的婆祖母。”
晏宜:急,怎么样能让相亲对象看不上我?正常发挥行吗?
* * * * * *
姚老太太和张氏走开后不久,又有人来看望晏宜。
这回是她的二堂姐姚妙仪,姚家大房的庶女。
大太太为人颇有手腕,大老爷几个生子的妾室都被她打发走了,把一对庶子女拿捏在自己手里。
姚家的女孩儿名字都是姚X仪的格式,大房的大姑娘叫姚维仪,晏宜的庶妹姚四姑娘则叫姚韶仪,不知道为什么姚三姑娘没有遵守这个格式。
这位姚二姑娘才貌平平,没什么特别的建树,但托明代文人笔记留存繁多的福,晏宜对她也有一鳞半爪的了解。
姚妙仪成年之后嫁给了自己亲姑姑的儿子,也是曲阜孔氏后裔,但夫妻感情极为糟糕。
据姚启元晚年自叙家事所说,这位孔家表弟不学无术,品格下流,还有闝阊赌博的恶习,自己的伯父,也就是姚妙仪的父亲好不容易疏通关系将他送入国子监读书,他却镇日流连京中烟花场所,最终被人揭发,逐出了国子监。
没想到这位孔家表弟不仅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姚妙仪稍有劝说,他就对其拳脚相向。
不仅如此,这位孔家表弟还有一个自幼一同长大的宠婢,性格柔媚,善于奉承,每每唆使夫主凌虐主母。
晏宜当时看得毛骨悚然,很是同情这种在婚姻不自由的封建时代所遇非人的弱女子。
眼下猛地见到了真人,忍了又忍才没抓着她的手臂大喊“你千万不要嫁给那个姓孔的王八蛋啊”。
“三妹妹可好些了?我拿了些秋梨枇杷膏来,最能止咳去燥,你就着温温的水服下去。你和大姐姐的感情一向最好,这回她出嫁,你伤心得病了这么一场,连我家太太都说这才是姊妹情深呢。”
姚妙仪皮肤微黑,笑容爽朗,眉目间带着几分英气。
晏宜:为啥觉得这话听起来话里有话呢?
“也不是吧,只是秋日冷暖不定,容易感染风寒罢了。”她实话实说。
姚妙仪“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偏你是个促狭鬼。”
就此按下不提,却拿起晏宜落在枕边的书,笑道:“你又在看什么见不得人的书呢?老太太独独偏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