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3 章(1 / 5)

第23章第23章

以八天为一个周期,何长宜的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她从京城出发,带着大批货物坐火车抵达莫斯克,在当地销售一空后,再带着美元和金银珠宝乘坐飞机回国。

这期间,何长宜遇到过敲诈勒索的列车员,打退过持刀的匈族小偷,还有几次险些被海关查到。

但巨大风险所带来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

何长宜名下的资产以极为夸张的速度膨胀,原先的保险柜被珠宝首饰和艺术品塞满后,又在银行租了新的保险柜。

她已经不再计算每次具体赚了多少钱,现在钱变成一个无关紧要的数字。有时她没注意丢了一摞卢布,但这种小事已经不值得放在心上。在京城停留的短暂时间,何长宜像买菜一样在市中心新开的楼盘买了几套房,每平方米只需要两千元,和后世动辄数万的高昂房价比起来,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不过即使是大白菜房价,何长宜依旧办理了期限最长的按揭贷款,每月只需还几百块房贷。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阳光灿烂,一向阴沉的莫斯克也变得明媚起来。红场大教堂的塔楼像色彩鲜艳的冰淇淋,有种如梦似幻的奇妙美味。街头年轻人的衣着向西方靠拢,金发碧眼,衣着清凉,一切看起来生机勃勃,似乎充满希望。

何长宜找老吴商量,她需要皮夹克以外的服装供应,最好按她指定的款式来制作。

不出意外,老吴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搞什么,好好的皮夹克不做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我看你就是钱多了烧得慌,没事也要找点事。”

何长宜抗议道:

“喂,老吴,好歹我在你这里买了几十万的货,你能不能表现出一点对大客户的尊重?”

老吴缓和了语气,但听起来还是很生硬。

“要不是拿你当自己人,我才懒得和你讲这些,直接丢给你一句不做就完了。你看看现在西单哪家不是在卖皮夹克?老毛子都找到我们村里了,一口气就要几千件货,做都做不过来。”

老吴是越州人,和老乡们北上京城讨生活。后来这些越州人在京郊农村自发形成聚居区,被称为“越州村"。

越州村里绝大部分人家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九十年代兴起皮夹克潮流,越州村成了皮夹克村。

由于直接从加工户手里收购,售价比西单柜台要便宜得多,一时间不少国内外倒爷来越州村采购皮夹克。

老吴和何长宜就是因皮夹克而相识,而如今她却要求供应皮夹克以外的服装。

老吴苦口婆心地劝道:

“你现在好不容易摸熟了路子,卖卖皮夹克赚点轻松钱不好吗?瞎折腾小心把钱都折腾掉。”

何长宜却说:

“做倒爷哪有挣轻松钱的说法?不过是动脑子和懒得动脑子的区别。当所有人都在倒腾皮夹克,就说明现在是时候换新赛道了。”老吴嘟囔道:

“换换换,换什么换……难不成这么多人都没你一个人聪明吗?”何长宜不耐烦地屈指敲敲桌子。

“老吴,你做还是不做,给个痛快话。”

老吴虽然脾气差,但也晓得这段时间如果不是何长宜一直在他家订货,他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从村里生意最差的加工户摇身一变成为中等人家,缝纫机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电费都涨了好几倍。

他叫屈道:“我屋头就那么几个人,一天累死了才能做几十件皮夹克,再去做你新定的衣服,光是打版都要花好久,哪里做得过来嘛”何长宜既要和之前相同数量的皮夹克,又要增加新款服装,偏偏老吴又是个精益求精的手艺人,除非他变成八爪鱼,不然就算不睡觉都做不完。何长宜和老吴熟了,对他家的情况清楚得很,闻言就吐槽道:“你不肯招工,也不肯外包,就带着老婆和弟弟妹妹吭哧吭哧地苦干,就连打包都要自己来,怎么可能做得过来。”老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