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烧好,用个大陶罐装着。
婆媳两个一起抬,给抬到了牛车上。
然后薛大娘赶车,李妍则同何氏一起坐车后押送。
何氏也是差不多这个时间要去元宝楼做事,所以正好蹭了薛家的牛车。
等到了元宝楼门前,徐掌柜亲自迎出来,自然有元宝楼里的人给帮忙把盛肉的陶罐抬进去。
徐掌柜跟着去了后厨,检查了肉的份量和口味,见一切都符合自己预期后,这才出来,把银子付给了李妍。
现在市面上肉价是二十八文一斤,再加上每斤肉需要的调料两文钱,五斤的成本价总共是一百五十文。这个钱是李妍先垫付的,所以,徐掌柜先把本钱给了李妍。
之后算盈利部分。
五斤肉做出十五份红烧肉,每份卖十八文,十五份就是总共能卖得二百七十文。除去本钱一百五十文,剩余的一百二十文是盈利部分。
而这一百二十文中,四成归酒楼。剩下的六成共计七十二文钱,其中两成归徐掌柜,另外的八成共计五十七文六厘归李妍。
徐掌柜以算盘拨出结果后,拿了五十八文来给李妍。
徐掌柜在珠算时,李妍心中也已经心算出结果。但她只数了五十七文出来收下,另外一文没拿。
见状,徐掌柜倒也没推诿,只在收下后拿出两张纸来,送到李妍跟前:“李娘子看一看,若觉妥当,就签字画押,契书便奏效了。”
纸上字工整,虽是繁写的字,但李妍每个字都认得。
李妍认认真真逐字逐句看完后,说:“其它都没问题,就是这每日肉的份数……可否写上根据食客的反馈,到时候商量着定?”
徐掌柜点头:“这个没问题。”并拿起笔,迅速在两份契书上同时把这个加上,“娘子看看,可还有别的需要改的,或是添加的?”
昨儿李妍脑海中闪过的要让旭哥儿月姐儿念书之事,她并非只是随便一想的。等她赚够了钱,的确是打算拿出一部分来供他们兄妹读书的。
想到了读书,自然也想到了以后的去向问题。
人往高处走,总不能一辈子都留在这杏花村,或是这青山镇吧?
那如果以后离开了呢?离开后,这份合作又怎么算。
未免之后扯皮、自己沾惹上官司,李妍自然又要求在这契书上加个期限。
契约一年一签。
李妍这是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甚至徐掌柜未能顾得周全的,她都考虑到了。这不免,又令徐掌柜再次对她刮目相看。
一个女子,且还是乡下女子,又如此的其貌不扬,可她竟然识字,还会珠算和心算。
不仅如此,她遇事沉着冷静,考虑问题周全……这实在不像是个普通农妇。
青山镇竟还有这样的奇女子?倒是他从前孤陋寡闻了。
拟定好契书后,徐掌柜拿了食肆的印章盖了个戳,李妍则拿笔签上自己名字,并在签字上按了指印。
契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拿了本钱加盈利,总共二百零七文。离开食肆,坐上回家的牛车后,李妍数了七个铜板给薛大娘。
薛大娘推让,不肯要:“本钱是你的,肉是你烧的,这赚钱的活计也是你有本事,自己谈下来的。你能为家里买肉买米,能让旭哥儿和月姐儿顿顿吃好的,我就很知足了。我该感激你才对,又怎好拿这个钱?”
李妍自觉管着家中财政大权,正如薛大娘所说,从本钱到最后的契书签订,都是她在忙,所以以后这家里的财政权她不可能交给别人。
但这不代表,她不给薛大娘祖孙三个零花钱。
以后家里一切开支她付,但每日,也会给他们点钱。
“娘快拿着,别推了。再推来推去,一会儿有人瞧见,再起了歹心,偷了咱的钱去。”
薛大娘听李妍这样说,立刻就把铜板收下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