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痕语者> 第19章 灰线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灰线织网(2 / 3)

浩宇。“

宋昭摸出密封袋的手顿了顿。

塑料袋窸窣作响,他凝视着铜牌上斑驳的“林记“二字,突然想起昨夜用“真相之眼“看见的画面:袭击者背包上的标签,林浩宇胸针的纹路,此刻在脑海里重叠成一张网,每根线都带着金属的冷光与血腥的黏腻。

“不上传物证系统。“他突然说,声音低沉,却像刀锋划过空气。

“去市文化馆。“

苏晚抬头看他,睫毛上还沾着刚才搬砖时的灰,一颤,灰就落了下来。“你是说...“

“以民间文物征集名义录入非涉密数据库。“宋昭的拇指抵着密封袋边缘,塑料的凉意渗入皮肤,“附说明''疑似民国赈灾物资标记''。

他们越急着清理旧账,就越会暴露马脚。“

苏晚笑了,是那种带着清苦的甜,嘴角扬起的弧度像被风吹皱的水面。“我就知道,你不是要破案,是要织网。“

上午十点,省厅刑事技术处的空调开得很足。

冷风从出风口嘶嘶吹出,吹在董岚后颈,激起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

她盯着电脑屏幕,后颈却沁出薄汗,咸涩地滑进衣领。

她刚调取完“林记废品“的工商档案——2005年注销,法人是个叫“周德贵“的老头,可2010年注销企业名下的土地,竟被“江城安泰劳务公司“以市场价三折收购。

“安泰...“她喃喃重复,手指快速敲击键盘,敲击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资金流转图在屏幕上展开,老疤的银行账户突然跳出来——2018年至今,每月十五号准时到账的“劳务补贴“,金额刚好覆盖废品站的租金和水电。

“这不是偶然。“她抓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笔尖划过白板发出刺耳的“吱”声,“是蓄意安置。

老疤的废品站,根本就是林浩宇的情报哨。“

下午两点,江城市图书馆古籍部。

苏晚坐在古籍修复台前,指尖悬在“发布“键上,台面木纹沁凉,指尖却微微出汗。

她面前的电脑屏幕显示着新公告:“民国赈灾体系研究新进展:柒拾贰号仓实物证据现世。“

“要按了?“身后传来管理员老张的声音,脚步声由远及近,皮鞋踩在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苏晚转头笑:“张叔帮我看看格式?“趁他俯身时,她快速点击鼠标——公告发布的瞬间,系统日志开始跳动,绿色代码如萤火般闪烁。

三小时后,苏晚的手机震动。

她点开加密聊天框,宋昭的消息跳出来:“市局内网P,访问五次,导出照片。“

“他们上钩了。“宋昭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冷冽的笑,像冰棱坠地,“赵振邦死后,还有人在替林浩宇擦屁股。“

深夜十一点,宋昭的阁楼亮着孤灯。

钨丝灯泡昏黄,投下长长的影子,像蛛网爬满墙壁。

他面前摆着三份材料:老疤的审讯笔录纸页泛黄,铜牌照片边缘卷曲,安泰公司资金流图上红线交错如血管。

鼠标悬在“新建文档“上,他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真正的证据链,要让他们自己往套里钻。“

他将三份材料拼接成《跨省拐卖残余势力与地方权力勾结初查报告》,关键人名全部替换成代号。

保存时,故意选了省厅档案库最冷门的“历史积案参考“分类。

末了,他在苏晚的电脑里植入个小插件——访问痕迹,要够明显,够可疑。

四十八小时后,追踪器提示音在凌晨三点响起。

“嘀——”短促而尖锐,像警报初鸣。

宋昭盯着屏幕上的P地址,三层代理层层剥开,最终定位到开发区管委会三楼——秘书科办公室。

同一时间,省纪委政策研究室。

陆远翻看着资产变动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