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都可以看到相同的时间。大钟每到整点都会响一次,响声清脆,远近可闻。响声的次数和当时的时间有关,且采用12小时制。一点响一声,两点响两声……以此类推。
当大钟响过6声之后,时间便来到晚上6点。
傍晚时分,晚霞映照着四周的高楼以及广场上匆忙的人流,让这熙攘间的热闹和生动,多了几分五彩斑斓。7点入夜,太阳遁入西山,燥热便开始褪去。夜风微起,掌灯时刻便到了。
火车站西广场四周探照灯一般的大灯高高地照着,将整个广场照得透亮,黑夜无所循行。不远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无数汽车的尾灯组成一副“飞走龙蛇”的朦胧写意画。
照旧在附近的面馆吃过晚饭后,我便准备再进候车室碰碰运气。结果刚想硬着头皮蒙混过关,却被检票员拦下。一看我的车票,便告知我不能入内。我只好悻悻地再次回到广场上。
对坐火车的人来说,晚上是最难熬的。进候车室的办法行不通,我便只好继续想其他办法。熬过今晚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找一间旅店,花钱住一晚上;二是找一个网吧,包夜凑活一晚上。对我而言,第二个办法最为经济,没有不选择的道理。
那些年,正是网吧兴盛的时候,无论是街边明亮的店面,还是小巷的奇角旮旯,随便走百米,你总能找到一间网吧,尤其是人流量大的火车站或汽车站附近。
我一边向开饭馆和商店的老板打听,一边四处摸索着找寻。过天桥,绕过1条街,又钻进一条巷子,终于在一个写有“英雄网吧”的霓虹牌匾下,找到了一家位于二楼的小网吧。
5元1小时、15元包夜(至次日6点)的价格还算公道,在网吧小哥的授权下,我找到一处两面靠墙的隔断角落坐下。网吧里此时人不多,我把大包放在靠里的座位上,便精神抖擞地包夜到天亮。
从网吧出来,天已大亮,只是街上行人不多,大部分人还在沉睡。在附近早餐店吃完早饭,准备再去火车站候车室碰运气,结果又被拦下——晚上9点的火车,最多提前4小时进站,这意味着,我至少还得再等10个小时!
几乎把昨天白天的日子又重新过了一遍,待大钟终于一声不差地敲过5下之后,我便背起所有行囊,仰起头,跟着人流往候车室走,这一次果然顺利无虞。
候车室很大,但人更多,共有两排座位,但基本座无虚席,更多人则坐在地上,或干站着。检票口共有6个,每个检票口都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车次名称,对应着这一列的候车车次。
进站前,我特意买了面包、牛奶、火腿肠以及矿泉水,一部分当晚饭,一部分当成火车上的餐食。因担心在火车上吃不饱,一不小心就容易准备过量:以为在火车上会跟平时一样,一顿三餐,结果总忽略活动少,能量消耗少,无需补充平常份量的食物。大学三年,往返新疆数次,我却每次都吸取不了教训。
火车开始检票后,我随着人流进入对应的车厢。因为无座,便随机移动到洗手池的位置站下。此后,火车坐多了,我才渐渐摸索出无座票坐车的窍门——即一定要找靠近上车门或洗手池的位置。
前者位置相对宽敞,一路上可蹲可坐。不好的地方在于,遇到车门开启,需要给上下车的旅客腾出空间。不过有时候运气好,刚好选在了面对铁轨的车门,一路上就不需要起身了。此外,还有一点不太好,就是这个地方往往也是吸烟区,厢壁上挂着一个金属灭烟盒,很多有烟瘾的人会聚集到这里抽烟。微弱的排风扇无法及时排除烟雾,坐在此处的旅客便会被动成为“二手烟民”。
洗手池的位置也有好有坏:好的地方在于,有洗手台或者垃圾桶可以坐。垃圾桶是一个金属小圆筒,顶部是平的,虽然面积不大,且摆放在角落里,却为无座的乘客提供了暂时坐下休憩的方便。当然,不好的地方也不少:一来挨着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