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迟疑道。
“没有恐怕!”&nbp;萧月瑶厉声打断,“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粮食运过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一群百姓举着锄头冲了过来,为首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我们要见陛下!我们要吃饭!”
侍卫们立刻拔刀护卫,却被萧月瑶喝止“让他们过来。”
老者走到萧月瑶面前,扑通跪下“陛下,再不下雨,我们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萧月瑶扶起他,声音温和了许多“老人家放心,朕向你们保证,粮食很快就到。你们也要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熬过这场旱灾。”
她转身对随行的官员们道“从今日起,朕与百姓同吃同住,直到旱情缓解。”
接下来的日子,萧月瑶住在简陋的驿站里,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巡查挖井的进度,安抚百姓的情绪。她的咳嗽越来越重,常常咳得整晚无法入睡,却依旧强撑着处理政务。
给京城送信,请求镇国公劝劝陛下,却只收到八个字“陛下心意已决,勿劝。”
半个月后,江南的漕粮终于运到了。当第一车粮食卸下时,百姓们激动地欢呼起来,纷纷跪倒在地,高呼&nbp;“陛下圣明”。
萧月瑶站在粮车旁,看着那些充满希望的面孔,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她正要说话,却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陛下!”&nbp;苏瑾凄厉的叫声划破了长空。
萧月瑶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回京的马车里。苏瑾守在床边,见她醒了,喜极而泣“陛下,您终于醒了!”
“朕睡了多久?”&nbp;萧月瑶的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叫。
“三天了。”&nbp;苏瑾哽咽道,“镇国公怕您出事,强行命人将您送回长安。”
萧月瑶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苏瑾按住“陛下,您的身子不能再折腾了。太医嘱咐,您必须静养。”
“关中的旱情……”
“老臣已经安排好了。”&nbp;车帘掀开,镇国公走了进来,“陛下放心,老臣已派得力官员主持抗旱,江南的漕粮也在陆续运抵。”
萧月瑶松了口气,却又想起另一件事“二皇子那边……”
“老臣已经派人监视起来了,他翻不起什么浪。”&nbp;镇国公安慰道,“陛下,您就安心养病吧。朝中之事,有老臣和几位忠臣在,不会出乱子。”
萧月瑶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她真的太累了,只想好好睡一觉。
回到长安,萧月瑶住进了养心殿。太医院的御医们日夜守在殿外,精心为她调理身体。可她依旧放不下朝政,常常在病榻上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
“陛下,这是西域都护府的急报。”&nbp;苏瑾将一份奏折递到她面前。
萧月瑶接过奏折,见上面说吐谷浑可汗言而无信,不仅不纳贡,还纵容手下劫掠大乾的商队。她气得浑身发抖,猛地咳嗽起来。
“陛下息怒。”&nbp;苏瑾连忙为她顺气。
萧月瑶好不容易止住咳嗽,对夜影道“传旨,令镇西将军赵烈,率军西征吐谷浑。”
“陛下,您的身子……”&nbp;夜影迟疑道。
“朕没事。”&nbp;萧月瑶摆了摆手,“国之大事,岂能因朕的病而延误?”
镇国公闻讯赶来,劝道“陛下,吐谷浑不足为惧,何必劳师动众?不如先派人去交涉一番。”
“交涉?”&nbp;萧月瑶冷笑,“对付这种言而无信之人,只有武力才能让他们屈服。朕意已决,皇叔不必再劝。”
镇国公无奈,只能领旨而去。
萧月瑶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可她放不下这万里江山,放不下这亿万子民。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大乾扫清所有的障碍,让子民们能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