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要不要办学
指挥部,卫经理办公室靠着墙的桌子上,摆了几个铝饭盒,旁边摆放着几双筷子。
卫经理又是提前就发现了两人的到来,笑着招呼两人,“正好,过来吃饭吧。”
小张犹豫了下,看看卫经理,又看看颜红旗,孤男寡女两人一块吃饭不合适,确实需要个第三人,于是便做了个“请"的姿势,等颜红旗进去之后,自己也跟着进来。
颜红旗在小张的指挥下,到门口舀了干净水,洗了手,便坐到了饭桌前。铝饭盒的盖子已经打开了,一份土豆炖肉,一份芹菜炒豆皮,一份摊鸡蛋,都是满满一饭盒,主食是大米掺小米的二米子饭。“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款待。“颜红旗拿起筷子,见两人都在等着自己动筷,便也不客气了。
卫经理一如既往地不怎么擅长言辞,小张硬着头皮找话题,让三人之间的气氛不至于太冷场。
颜红旗瞧着这样怪尴尬的,于是也健谈起来,问了许多关于燕清水库的话题。遇到自己擅长的,但凡不涉及机密,卫经理都能侃侃而谈。一餐饭下来,气氛倒还算是挺热闹的,颜红旗对这座水库的认识更深了。吃完了饭,稍微坐一会儿,喝了点水,颜红旗就准备离开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些几张粮票放在桌子上,说:“谢谢卫经理,我吃得很好。”卫经理忙将那几张粮票拿起来,递给颜红旗,“不用,是招待请颜书记吃饭,不用给粮票。”
颜红旗没接,摆摆手,“卫经理,我走了,我找得到路,不用送了,再见。”
说完,朝着卫煌越摆摆手,翩然而去。
卫煌越瞧着手里头那足有三四块钱的粮票,有些发呆。杨木大队少了五十个劳动力,又因为有订单要交付,弹簧厂里日夜赶工,街面上空空荡荡的,再也没了在路边闲扯淡的人。也是因为少了劳动力,地里的活计就都压在剩下来的这些人身上,好在六七月份,只需要间苗、培土、施肥就行,活计不算重,老弱妇孺也能干。这是颜红旗乐意看到的情景,全村上下,除了瘫在炕上起不来的,还不会走路的,该上学上学,该上工上工,该下地下地,没一个闲人,多好!晚上,颜红旗又把大队干部们召集到大队部会议室,主要是两个议题。一是购买广播设备,二是申办中学。
清远县有广播网,县级的,公社级的,还有大队级的都有,只不过之前杨木大队连电都没通,自然也用不到这玩意儿。随着电线杆子从县城拉了过来,广播电线也随之拉了过来,是时候听听广播,丰富下社员们日常娱乐活动,增长见闻,了解下国家、燕市和清远县的大事小情了。
颜红旗的这个提议,没人反对,甚至是拍手叫好。这种广播是有线广播,家家户户安上一个刻着镂空五角星的木头匣子,也就是俗称的"喇叭",就可以坐着在家里听广播了!这么一个喇叭,安装下来每家是三块五,另外,颜红旗还想要在大队部安装一套独立的广播系统,这样再有通知,在大喇叭里头广播一声就行,再也不用挨家挨户扯着肉嗓子喊了。
对于颜红旗提到的第二件事,在座的,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因着颜红旗并不是一言堂的人,对于很多意见,她都能听进去,并且改正,逐渐地,这些干部们在她面前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了。先提出反对的是贫协主席牛德仁。
“要在咱们杨木大队办中学?公社掏钱不?“得知很有可能需要自筹资金后,牛德仁说:“没必要,每年就那么十来个上中学的,上两年初中也不过就二十人,还得咱自己盖学校,那得花多少钱啊?”现在的牛德仁只是担心花大队上的钱,却不会再说"学习有啥用,还不得回来种地”这种话了。
因为大队上,但凡初中以上学历,脑子够使的年轻人,都被颜红旗想方设法安置了,要么去了弹簧厂,要么找关系送去县农业局学习技术,要么负责鱼塘,要么学着跟市供销公司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