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真相
宫门外。
陈少陵翻身骑上一匹老瘦的黄马,这黄马是从驿馆退役下来的,被他以一钱廉银购回了家。
本朝素来崇尚骑射,百官入朝,从家到宫门的一程,大多都会采用骑马的方式。
“高官骑瘦马,陈修撰孺子可教也!”
有才下值的官员从他身边经过,朗声豪笑着夸赞道。“下官实是两袖清风,只买得起…“陈少陵话未说完,那人却已经打马疾奔,如飞电一般窜得没了影。
陈少陵默然一摇首,神思却始终怔怔,不在此处。“公子!”
僮仆忽在他身后惊呼,只因这位年轻的状元郎,好似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兀然在大街上掉转马头。
“你先回去。”
他得去设法查查,宫中,尤其是御前,有无姓程的宫人。当年那个拿着书卷,窘涩地向年幼的他请教字文的温柔妇人已不在人世,但她的女儿,也许还活着。
大
太极殿中,一夜巫山云乱,高唐雨腻。
金殿深处,凉浸浸的两片水晶帘还紧拢着,圈划出一方人间清暑地。赤夏的日头本该早早升起,可惜今日是个阴雨日,天色幽暧得没有一点要明朗起来的迹象。
青簪等了又等,最终小心地从人怀中一点点撤出来,很不胜力地披衣下地,擦亮了一根烛火。
纸张展开时的慈窣声,不断规劝、束缚着她激奋得要脱离掌控的指节。她终于看见一一
宝应十六年,江南道富商女,为逃两姓世姻,持友人伪造手实公验等避走上京,伪名梳云,后入住长寿坊康平巷,与原户部司郎中之婿、乡贡举人段若虚育有一女,女名不详,未入户籍;
宝应十七年,梳云迁居韶音坊后巷,与段若虚几绝往来。自言为程姓女,家亲已故,仅有一幼妹青簪同来上京,投靠亲族。身边仆妇常唤其“大小姐”、唤其妹为"小小姐",另,邻曲陈家幼子常有出入程宅。(由韶音坊旧坊民口述,不可考证)
宝应十九年春,梳云频繁外出,春三月,原户部司郎中之女钱燕月领众数家仆至韶音坊,梳云失踪,经初步查证,疑死于绑石沉湖(与段氏旧仆口供一致);梳云仆婢曾携青簪入住上京东市邸店。宝应十九年春四月,青簪入永宁侯府新居为婢(三月下,段若虚已受永宁侯爵位、岳丈户部司郎中调升吏部侍郎)
宝应二十年春,韶音坊大火,梳云故居烧焚严重,疑为火起之处,坊民迁离过半。
酸恸的眼泪,泅糊了上头的一团小字。
青簪忙用手背在脸上按了几下,轻攥着的案卷,却再度被从后伸过来的手抽走。
青簪背着身,不敢回头。
皇帝半跪在榻上,并不强行将人扭转过来,只是双手自后握上她的双肩,感受着掌下的颤骨伶仃。
他的手劲渐重渐压下,青簪便只能在榻边坐下。任由远比皇帝的掌纹更热烫的气流,喷薄在她只覆着单衣的薄背上。然后是倍加腾簇的热息,密密匝匝印下,燎原一样,要沦肌浃骨,激泛一场流滥的桃花春水。
一身的倔硬不由青簪控制地软化下来。
青簪被捧着后颈,转面朝人。
萧放便能清楚看见,她双目紧闭,脸上一阵阵地和着泪,盐白的明肌上布满斑渍。
她在抑制着不嚎啕大哭,所以无声战栗,没有任何的抵撞,也如魂颠魄荡,摇摇欲坠。
青簪不敢去想母亲死去时的痛苦,她也被按进过水里,深知那一刻的窒息有多绝望,可至少,她没有真的绝望地死去。她哭不完。
皇帝一边亲人,眼泪就啪塔啪塔地一边掉在他的薄唇上,他索性去追着那些淋漓的热珠,将之逐一吞噬。
“想哭就哭出声,朕又不会笑话你。”
她不听。
襟口一松,终年饱艳的雪原就失去了原本的形状。青簪仰着头,抓紧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