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这种情况,除非像陆安说的那样进行全球气候的主动管理。
把孤立系统的范围从地球扩大到太阳系,就可以让地球内部产生的熵向地球之外释放,转移到太阳系这个更为庞大的系统里,从而让地球这个局部区域实现熵减。
但要进行全球气候主动管理,就意味着要全人类同心协力合作。
在当下,这是不可能,这比直接对抗熵增都难十倍。
李风庭忽然乐呵地大笑着道:“哈哈,有伤天和无妨,不伤共和就行,你这么一说,我反而觉得来自全球的阻力会更小了。”
“咱们也别说搞什么“气象武器’,换个词,就叫“气象工程’,旨在造福世人。”
“我们在自家地盘搞,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谁来都不好使。”
当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他们受不了自家被极端气候肆虐,早晚会过来求着你帮他们管理调控气候的。
还能赚钱,妥妥的双赢局,连赢两次的那种。
陆安摸了摸鼻子说:“就是有点损。”
李风庭笑哈哈地道:“损是损了一(亿)点,但还是那句话,不伤共和就行。”
对于气象的主动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应用意图。
如果决定要搞,必须一口咬定是气象工程,而不是搞的气象武器,并且是要切切实实的搞气象工程造福世人。
因为这是一体两面的,当实现了在事实上具备对气象主动管理的能力后,意味着既可以成为造福一方的气象工程,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气象武器。
末了,李风庭起身说道:“陆安同志,我先告辞了。这个事情我要向上级做一次详细的汇报,我个人推测,既然具备可行性,搞的概率就极大,无非什么时候搞的问题。”
“到时候还是会把气象工程这个任务交给你,这事想来也只有你能做到。”
闻言,陆安微笑着说:“我没意见,就看国家怎么决定,国家要搞,且把任务交给我,既是为国铸剑,也是为民铸犁,我定全力以赴。”
双方聊了一会儿,李风庭便也告辞离去。
其实陆安是很乐意的,而且他还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上一世的气象工程“天穹之弦”就是陆安一手主导的。
这种规模大、耗时长的超级工程,在当下根本不是一家企业能做到的,必须要得到国家级的力量的全力支持才能办到。
现在的陆安在李风庭的眼里,或者说在国家和军方的眼里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李风庭虽然没打百分之百的包票说肯定会搞,但陆安既然回答能搞,具备可行性,国家肯定会推动此事的。
因为搞的裨益极大。
在军用层面是国之利器,在民用层面又能福泽苍生,这是少有的鱼和熊掌可兼得的事,实在没道理不搞。
不过这一工程就算要搞,再快也不大可能在现阶段短期内启动,顶多就是先“新建文件夹”再说。此刻,陆安在他的电脑里,给“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天穹之弦。
对于这套具备军民双重用途的气象干预系统,也懒得重新起名字,就采用上一世他主导开发的人类首个气象干预系统一一天穹之弦。
这是个极其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陆安就算知道怎么开展,但也不是靠他一个人就能搞定。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需要国家级的力量支持推动。
在陆安的上一世,“天穹之弦”系统一经问世,就代表了当时人类对大气这一复杂流体系统的巅峰理解。
这并不是呼风唤雨的魔法,而是基于深刻物理规律、超级计算机和复杂系统科学的应用。
控制天气的本质,其实就是控制能量与信息的流动,形象的说就是“大气微创手术”。
其军用潜力在于精准、可预测、非动能的环境塑造能力。
其民用价值在于对水资源、农业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