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第78章 固态晶格能量电池(5000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固态晶格能量电池(5000字)(2 / 4)

料是基于稀土元素氧化物的特殊超离子导体,该材料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具有类似“手性螺旋通道”的非平凡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拓扑通道为离子提供了极低势垒的迁移路径,即使在室温下也能实现接近液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拥有完美的电子绝缘性,防止内部短路。

拓扑通道的尺寸和化学环境经过陆安的精确设计,实现只允许特定大小和电荷的阳离子高效通过,阻挡其他离子和电子。

固态晶格能量电池的整体结构,负极集流体具有微通道结构的惰性导电材料用于容纳和引导液态金属流动,并提供电子通路;复合正极层由高容量多电子反应活性材料、拓扑离子导体骨架/包覆层和导电添加剂混合压制而成。

液态金属负极浸润在负极集流体的孔隙通道中,固态电解质层是致密、超薄的拓扑离子导体隔膜。固态晶格能量电池制造工艺则是另一大核心科技。

其一是拓扑离子导体(TIC)的合成,陆安的解决方案是分子级拓扑结构引导外延沉积。具体上,可以使用超高真空、超精密控制的分子束外延,在特定纳米图案如手性螺旋、分形结构的点阵列模板进行沉积。

沉积过程中,需要精确调控能量束流,可用离子束或激光干涉,诱导沉积材料中的物质按照预设的拓扑构型进行排列和键合。

最终形成具有宏观尺寸、完美三维拓扑离子通道网络的单晶或多晶薄膜,模板可在后续步骤中温和去除或转化为材料的一部分。

电池的复合正极制备是将氟代聚阴离子前驱体、硫源、拓扑离子导体粉末、导电剂按精确比例混合。在特定气氛下进行拓扑结构引导烧结/热处理,该过程利用TIC粉末自身的拓扑特性,引导活性物质在其表面或孔道内结晶生长,形成紧密结合的复合结构,最后压制成型。

而负极集流体的处理则是对多孔集流体进行表面改性,以增强对液态金属的润湿性和稳定性。固态晶格能量电池的组装也是高技术活儿,需要在严格的无水无氧环境中进行,依次叠放:正极集流体、复合正极层、TIC固态电解质隔膜、注入液态金属合金、负极集流体。

然后施加温和的压力确保各层紧密接触,最后封装在刚性的金属外壳或柔性复合材料中,封装设计也需考虑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可能的体积微小变化。

毫不夸张的说,陆安把固态晶格能量电池搞出来,这一整套流程体系,可以诞生上百篇顶级学术论文。不过陆安是个务实派选手,没那个闲工夫去搞学术论文,他也不可能对固态晶格能量电池的关键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因为申请专利需要公布技术细节。

比如电池的复合正极制备按精确比例混合,这只有陆安知道。

不知道其中的比例,那就造不出来,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只要陆安不公布,别人除非运气逆天能蒙对。

真有人能靠蒙搞出来,陆安也服气地送出“算你厉害”四个字。

但即便这个技术点蒙对了,也只是打通了一个关卡而已,还有其他一系列核心“黑科技”都要搞定,才能制作出完整的固态晶格能量电池。

显然,真正具备高垄断壁垒的技术,去申请专利才是傻子操作。

超高的技术垄断壁垒就是对技术最好的保护。

没有我,你就是搞不定。

没有我,你就是玩不转。

毫无疑问,陆安推动开发的固态晶格能量电池放在当代,在电池领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产品。它的优势很多,高能量密度、超快充电能力、高安全性。

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不漏液;液态负极无枝晶;结构自适应无界面失效风险;以及长循环寿命。电池的自适应结构能有效缓解体积变化应力,正极材料被拓扑骨架稳定,液态负极无粉化。还具备宽温域工作优势,固态电解质和液态金属能在宽温度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