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落怀文就醒了。
他昨晚没怎么睡,担心阿景烧会不会反复。
阿景还在睡,小小的一团蜷在被窝里,额头的退热贴已经微凉,脸颊有点潮,呼吸却均匀。
他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温度正常,心头才稍微松了口气。
这孩子昨天在医院还吐了,凌晨又发烧,他总觉得该给她补点有营养又好消化的东西。
于是落怀文蹑手蹑脚地下了床,拿手机上网搜索了好一会儿“适合三岁宝宝的饭菜”。
各种辅食教学、营养搭配视频刷了一整屏,他记下了几样:小米南瓜粥、胡萝卜鸡蛋羹、鸡胸肉粥、紫薯泥,还特意挑了评论里说孩子爱吃的食谱,连比例都认真笔记下来。
看了一圈,他拉开冰箱一看,鸡蛋只有两个了,鸡胸肉没有,南瓜也没有,青菜已经打蔫,再不买菜今天就只能喂阿景白粥了。
可阿景睡得正沉,留她一个人在家,他实在放心不下。
犹豫了片刻,他拿手机下了最近用的生鲜App,想试试能不能立刻送。但翻了一圈,不论是多大的平台,配送时间都是“次日达”,最快也得等到下午。
他皱了皱眉,重新披上外套,步子放得极快,飞快出了门。
他只打算买最基本的几样——南瓜、小米、鸡蛋、胡萝卜、紫薯,还有点鸡胸肉,拎着一袋袋沉甸甸的菜飞快往家赶。途中等红灯时,他忍不住不停看手机摄像头连着的画面——阿景睡得还好,一动不动,让他稍微安心些。
到家时他满头是汗,把买来的菜一样一样码好,手还没伸进厨房呢,手机响了一下,是阿景醒了,屋里监控传来她含糊不清的一声:“爸爸?”
落怀文赶紧过去:“爸爸在。”
他半蹲在床边,给阿景把退热贴换了,又用温水擦了擦她的手脸,哄着她靠在沙发上看绘本,才转身进厨房。
南瓜切块,小米洗净,小锅上火,小火慢熬。他一边烧水,一边想着时间,一边时不时透过厨房门看孩子有没有哭。将南瓜粥盛出来放凉的当口,他靠着厨房门口歇了一会儿,忽然有些疲惫。
一个念头就在这时蹦了出来。
他想:如果不是自己今天闲着,阿景还病着,根本不可能出去买菜。可别的父母呢?那些上班族、单亲家长、带两个孩子的母亲呢?他们总不能每次都大包小包飞奔着去超市买菜、赶时间回家。
尤其是病急时刻、深夜突发,或者像他一样一边带娃一边顾家的,怎么办?
他拿起手机又重新打开那几个生鲜App看了一圈,确认了——这些平台没有“即时达”的服务,全都需要提前预约,基本隔天才能到货。而且种类虽然多,却对婴幼儿餐这块覆盖并不全,大多是主打“家庭晚餐”的食材组合。
这就是个空白。
如果能开发一个平台,专门做“蔬菜生鲜即时配送”的服务呢?
他一边给阿景喂着粥,一边脑子飞快运转起来。不是那种大而广、什么都送的平台,而是垂直聚焦:以0-6岁宝宝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精选有机、健康、营养易煮的食材包,支持“30分钟内送达”,覆盖核心城区,还能提供简单的配方、视频教学,甚至接入儿科营养师推荐。
比如:
“今日推荐”:小米南瓜粥套餐,含剖切好的南瓜+洗净小米+鸡蛋,按量包装,附带配方卡;
“宝宝加辅食”:从4个月起各阶段食材组合,搭配比例科学,适合初养家庭;
“夜间急需”:感冒期孩子专属食材快速补货通道,比如退烧粥、藕粉、小青菜等;
“专家推荐”:合作儿科医生、营养师定期更新菜单,爸妈能按建议采购;
落怀文将这些关键词快速打在手机备忘录里,越打越快,脑子里越发清晰。
这个项目有前景,起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