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那两人的背影消失,谢漾才重新骑上自行车,朝着县里出发。
徐钰兰这次寄过来的包裹很大,谢漾带着硕大的包裹回大队的时候不少人看到了。
树荫下纳凉的婶子,老太太们都看到了,忍不住也就讨论了起来。
“那谢知青家里可真有钱呀,这包裹一个月就来一次,你说你们说这里头都是什么呀?”
旁的人也就跟着猜了起来:“我觉得应该是吃食罐头呀,麦乳精之类的。”
“可能还有肉,什么干鱼呀,腊肉之类的。”
那些人说着都忍不住羡慕了起来:“这城里人日子可真好过。”
突然又有人道:“你们说谢知青和杨家那丫头的事究竟是真是假呀?”
“肯定是胡说呀,谢知青家庭条件好,长得又好,怎么会看上杨家那个病秧子?指定就是那丫头缠着谢知青,谢知青,不好拒绝罢了。”
一个婶子酸溜溜的开口了,在她看来杨清韵都没她家闺女好,她家闺女身子好能干活。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在他们农村身子差的丫头,可不好婚嫁。
谁家会要一个不会干活的祖宗呀?
然而这时却有人开口了:“我看是真的.…”
众人看过去,说话的那婶子是住在杨家不远处的刘婶子。
“杨家那丫头经常去知青院找谢知青也就罢了,但最近谢知青也没少去杨家,上次我看到还提着几罐罐头和麦乳精过去了…”
一时间树荫下沉默了下来。
罐头麦乳精可是精贵东西,谢知青如果没那个心思,干嘛提那么重的东西去杨家?
此时又有人开口了:“听说,城里和咱们大队可不一样,不用下地干活儿挑媳妇也不用盯着能干活的。”
“人家挑媳妇要挑长得好看,学历高的,杨丫头可不就是那样的。”
杨清韵长得好看一直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学历高也是真的,村里可没有几个女娃读书。
听说杨家人还要供着两个女娃子去县里读高中呢。
几个婶子听着有道理,也跟着点了点头。
有人感慨了一句。
“谢知青家条件那么好,又是城里的,杨丫头嫁过去了也不用干活…以后可享福了。”
最开始酸溜溜的婶子,此时更酸了:“城里挑媳妇不在乎能不能干活,总要在乎能不能生娃吧。”“杨丫头那样子一看就是生不了娃的。”
然而却没人敢搭理他,杨家杨爱国,好歹是村里大队的大队长。
这说多了,待会儿谁嘴大,把她们的话传到了杨家人耳朵里去,倒霉的可就是她们。
与此同时,谢漾已经回到了知青院,他将自行车还给了知青院的张知青,又给了他半斤桃酥作为报酬。随后就提着大包裹回了房间。
知青院的知青们也羡慕谢漾又有包裹收,他们家可是半年都寄不来一次东西。
甚至有的条件差的家里还要他们寄东西回去补贴。
此时房间内谢漾也打开了包裹,包裹里的确是各种吃食。
不过却好像和以往的不太一样…
这次包裹里除了吃食还有各种补品,药材,其中还有燕窝…
谢漾大概明白了,这个包裹是寄给谁的,一时间他有些哭笑不得,也有些感动。
哭笑不得是因为他知道他和杨清韵的关系还没有说开。
杨家人是不可能接受,人参,燕窝这些贵重东西的。
感动是因为徐钰兰的一番心意,徐钰兰明明并不满意他喜欢杨清韵。
可是为了他还是寄来了这些东西。
简单的收拾一下,谢漾将那些东西分成了两份,一份是比较贵重的补品,人参,燕窝之类的。这些他打算自己留着,等杨清韵来知青院的时候,他直接投喂给杨清韵。
另一些,比较便宜的党参,天麻之类的药材,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