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984
罗宝珠给远在港城的家人问了平安之后,拿起话筒,重新拨了一个号码。“尖沙咀广东道那块地拿下来了吗?”
对面传来李文旭低沉的声音,“还没有,在走审批流程。”尖沙咀广东道地块原本都是地产大公司的项目,轮不到新成立没两年的小虾米公司捞到手。
这两年,港城的地产市场一片低迷,地商场们集体观望,给了小公司一些杀进来的机会。
当然,一般的小公司并不敢这么冒进。
市场对港城前景普遍悲观的背景下,没有哪家小公司敢逆风而行。除了利和地产。
尖沙咀广东道那块地要价2亿港元。
又是一个天价。
李文旭按着罗宝珠的计划行事,不知不觉已经囤了很多地,只不过他不明白这样的囤地行为到底什么时候会终结。
哪怕再便宜,囤地也要出钱。
而且便宜也只是相对以前的高价而言,事实上论单价也并不便宜。一直这样毫无节制地囤地下去,罗宝珠的中囊迟早要被掏空。“接下来铜锣湾还有一个项目,要继续接触吗?"李文旭询问。“当然。"罗宝珠回复得毫不犹豫。
再不囤,以后就囤不到这么便宜的地了,趁着价格降到谷底,当然是竭尽全力地购买地皮。
“这两年一直在不停囤地,什么时候放缓?"李文旭试探着问。如果有可能,罗宝珠希望永远不会放缓。
可惜事实不允许。
中英谈判从82年9月开始,到84年9月结束,中英两国联合声明发布之后,港城的房地产行业会逐步稳定下来,慢慢复苏。大环境稳定,到时候地产行业的龙头们该轮番上阵,哪里还会给小公司留活路。
“九月份吧,等到九月份放缓。”
不放缓也得放缓,大势所趋,由不得人。
不过也够了。
这两年间囤下的地皮不在少数,等以后搞开发,建楼建房,回报率超高。只不过周期长一点,需要耐心等待。
罗宝珠话锋一转,“上次交代你的事情办得怎样,钟维光是不是已经出手帮了罗振民?”
“嗯。"李文旭沉沉应了一声,心里有点不解。他向来是先执行命令,后提出疑问:“既然要将手伸进罗振民的产业,用钟维光会不会太迂回了?为什么不直接让利和地产伸手进去?”“我先前说过了,罗振民比较谨慎,不容易相信人,用钟维光先打开信任的口子,这样也方便我们之后行事。”
罗宝珠的确说过这样的话,李文旭其实也还记得,他只是有点担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些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应该抓住每一次机会,万一以后没有那么好的时机了呢?
“放心吧。"罗宝珠轻笑一声,“以后多的是机会。”航运业的真正灾难还没有彻底爆发呢,眼前的一点小危机只是洒洒水,连罗振民心里都没产生过多的担忧,只以为困难是暂时的,一切不顺都会过去。殊不知后面一道更大的劫难等着他。
到那时,才是真正渔翁得利的时候。
不过想要得利,也需要提前做一些布置,渔翁不去河边,也捡不到鹘蚌,她也得开始提前准备。
“你去申请一家投资公司。”
选择自己开公司,可以自主决定经营方向、策略,建立个人品牌,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一家投资公司则不一样。不仅能够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项目风险,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也不用在管理运营这一块花费太多心思。
南园宾馆管理混乱的事情给罗宝珠带来一些思考。她的目标是财务增值,只有足够的财务,才能拥有抵抗罗家这样的大资本的能力,不至于被随意捏死。
相比起将所有精力放在管理运营上,她显然更擅长于分析市场趋势。综合来看,投资公司是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