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掉了。
原片叫《鸟人》,是整体剧情所需,导演在片子处处隐喻着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的父亲代达罗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一个伟大工匠,他和儿子被囚禁,便用蜡和羽毛制作了一对翅膀,带着伊卡洛斯一同逃离了迷宫。
父亲告诉伊卡洛斯飞行时不要靠近太阳,否则翅膀会融化的,但伊卡洛斯因为贪玩飞的过高,蜡翅被融化,最终坠入大海丧生。
导演是用伊卡洛斯来隐喻主角和一部分追求艺术的人。
他们就是当代艺术界的伊卡洛斯,不惜以毁灭为代价追求表演艺术的终极价值。
希腊神话用在好莱坞片里很合适。
但背景改到国内,似乎还是用国内的古代神话更好一点。
正好,古代神话里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夸父!
夸父一直追逐太阳,离太阳越近就越渴,最后活活渴死累死,这是艺术的殉道行为。
最后化为桃林,也可以用来暗示这样追求艺术的殉道者行为,可以让艺术世界结出更为鲜美的果实。
“嗯,就叫《夸父》,英文名就叫《追太阳的人》。”
确定了片名。
主角的背景设置也有了。
主角李庚,曾经靠着《夸父》电影风靡一时,但后来随着好莱坞大片进入内地,而且不时有各种新鲜的电影出现,他开始过气。
为了摆脱自己的“过气”现状,也为了摆脱自己《夸父》的标签,他自编自导了一部话剧,试图证明自己的艺术价值。
在话剧首播当晚,他用真刀自杀未死,最终过气的他重新获得了媒体的关注,但代价是他的精神也崩溃了。
另外,与原片里反超级英雄电影不同,这里可以改成抗拒商业片,抗拒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的好莱坞大片。
北极熊一死,欧洲电影市场也在好莱坞电影下瑟瑟发抖。
三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后来除了戛纳,剩下两个都快成为好莱坞的前哨奖了。
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的人必然也感到了那种压力。
既反好莱坞大片,又反商业片,岂不是正合威尼斯这个偏爱先锋艺术片的电影节的需求?
“就这样吧。”
暗暗点了点头,考虑到原片是英文台词,要汉化一番,而自己一个人搞,未必能把事情做到多好,还是找个优秀点的编剧润色一番更好,贾岛拿起电话给田状状打了个电话。
“田老师,您认识芦苇编剧吗?”
“……”对面的田状状顿了三秒没说话,下一刻就笑骂出了声,“你小子看不起谁呢?找他什么事?”
“我有个新片的想法,想找他一起合作把这个剧本弄出来。”
“行,我给你联系他,想来他不会拒绝和你合作的。”
“谢谢老师了啊!”
挂断电话,贾岛低头写起了整部片的故事框架。
写完故事框架,想到原片里的迈克尔·基顿虽然没拍过片子里所谓的《鸟人》电影,却真拍过《蝙蝠侠》,后来才过气的,贾岛找到了高园园,把自己的新片讲了一遍后问,“我想找一个国内过气了的中年演员,最好之前还演过神话剧,你觉得找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