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什么苦日子比谁都清楚.”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现在都知道神州一年比一年冷,难道瀛洲就是世外桃源?
他们一样在遭受各种天灾人祸。
“七公三民”相当于致死剂量的重税之下,他们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却吃不上,只能靠野菜充饥,家家户户都有人被饿死。
或者在服普请役的时候,维修城郭、道路、桥梁、堤坝、堰被活活累死。
如今领主换成了外来的唐人,他们害怕这些唐人比大友家的统治还要凶残。
要是以后执行“八公二民”的田赋,恐怕全家都要活不下去了。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本来就已经千疮百孔的悲惨生活,可能还没有见底。
“求求神明菩萨保佑,只希望能维持现状就好。”
“千万不要再加税了。”
至于统治者到底是谁,他们并不在乎。
反正来的都是一样趾高气扬的倭人家臣,他们一生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主君长什么样子,大友氏统治的时候是这样,王氏统治的时候也是这样。
只要别加税什么都好说。
直到被他们眼巴巴盯着,享受够了万众瞩目的鱼市久藏,开口念出了文书上的数字:
“以后的田赋继续维持“七公三民’!”
村民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又听对方继续道:
“不过,有一个条件.”
村民对这个说话大喘气的走狗恨得牙痒痒,只是慑于周围那些挎刀持枪的倭人衙差,根本不敢乱动。鱼市久藏却十分享受一言一语就能让这些下等倭奴心跳加速,脸色发白的感觉。
目光扫视过去,直到所有人都自觉低下头不敢跟他对视,才像是个打了胜仗的蛐蛐一样,得意洋洋地念出了《王化肇始令》正文的内容:
“咱们王爷靖海王殿下心善,见不得穷人受苦。
这才大发慈悲定下章程,若是能满足不同的条件,证明你们对王氏的忠诚,就能享受不同的税赋和徭役减免。
你们这辈子算是有福了.”
具体诏令如下:
要求治下之民全都剃发易服,改成大昭样式,只要能做到最基本的,在身体上接受东海国统治,就能继续维持七公三民的田赋,否则就会继续加到八公二民。
然后,逐步禁绝文字、语言、神道体系特有的符文篆字,一律改用大昭体系,从根本上移风易俗!以家庭为单位,改的越彻底越深刻,享受到的减免就越多,而家里只要有一个孩子能学会大昭官话,就能进一步把赋税降到六公四民。
这还只是基础,后面还有更多细则。
倭人生下儿子会有人头税,生女儿则可以免于人头税。
送儿子进军队当仆从军,可以减税,如果作战勇猛则可以抬籍入外五旗,享受更高的待遇。当然了,以东海国目前一年到头都不停的战争烈度,死亡的概率远比晋升的概率大得多。
生女儿嫁给五峰旗的唐人为妾,生下孩子后也能免税,嫁的女儿越多,生的孩子越多,免税越多。就算是有夫之妇生下唐人的孩子也算,美其名曰人种改良..
方方面面的政令不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越向五峰旗靠拢,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直到倭人从外表、语言、文化、甚至子孙后代血脉上都转化成一个合格的“唐人”,转化越彻底好处就越多。
事实上,倭人族群本身并不怎么介意后代血脉到底是不是自己的。
上层的武家为了延续家业,收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杰出家臣或外来武士为养子继承家名,属于非常普遍且被社会认可的行为。
在他们眼里能力远比血缘重要。
底层平民更没有贞洁观念,相对封闭的农村普遍存在着男性在夜间潜入女性住处求欢的“夜爬”现象。前提是丈夫不在家,当然也可以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