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习惯了就轻描淡写的完成了装逼,偏偏他靠结果说话,大家还反驳不了他。只做,不说。
这可比任何宣传造势都好用,一次两次的低调可能会被人忽略,但尹江都拿了这么多冠军了,想低调也很难做到。
“呃,请问尹江选手对于李士石选手这局的发挥怎么看?”
尹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记者。
提问的记者脸红了一下,这个问题上次就问过了,现在被尹江这样看着显得自己很没有专业水平。大家也很无奈,但实在没什么可问的,大部分能想到的问题都在过去几年内问过了,且并没有得到什么期待的答案。
.李士石选手棋力很强,尤其是.”
尹江又是一番长篇大论,记者们也听的昏昏沉沉,偶尔点头表示自己还在线。
也有年轻点的记者跟着前辈过来学习,还能认真的倾听一会。
但只听了几句,年轻记者就意识到了不对,这词怎么这么耳熟啊?
掏出随身带着的小本翻了翻,他娘的原来就是上一盘采访的时候尹江说的话,大框架基本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把这局比赛的过程套了进去。
在这套上公式了是吧?
记者们哈欠连天,心里盘算着这次该发挥点什么东西才能把稿子拼出来。
这就像是写工作周报,明明每一周干的都是一样的活,项目可能也没什么进展,但总要写出些新花样才能满足领导的需求。
要把新闻稿写出新意,写出水平!
记者们回忆着领导热情四射的样子,再听着尹江套公式的长篇大论,都对工作产生了生理性的厌恶。这稿子可咋写,可恨的李士石,都怪他,如果他这个失败者接受采访不就没这么多事了?
迁怒总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不过小李身上已经承载了不少怨念,倒也不差这一点了,最多也就是多打几个喷嚏也就过去了。
“说这么多够了么?”尹江清了清嗓子,贴心的问大家的意见。
“够了够了。”记者们纷纷点头。
全是废话,再说一会也白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