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盛世
县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就差把“忠诚"二字刻在脑门上了。他开始反思,这是西域使团第一次来到大汉,自己根据上级指示特意接待地重视了一些,但一言一行、各种排场、方方面面可都丝毫没有僭越的地方。再者说了,姑臧这小破县城,偏僻贫穷,他就算想要僭越也僭不了啊!县长连忙让翻译向他们说明事实,并告诉这些胡人蛮夷到长安后可千万别再胡乱说话。
若再乱说话,那自己不仅是仕途走到头了,头也快没了。翻译:“他并不是大汉的皇帝,只是姑臧县的县长。”第一批来到汉边境的是精绝、戎卢、渠勒等国家的使者,他们国小人少,每个国家最多也才派来十几名使者,再多一些人,国中就腾不出劳动力去收地里的麦粟了。
他们当初也曾询问过大汉地域几何、人口多少,有几座城池之类的问题,当时汉使叽里呱啦说了一堆话,把大汉疆土的每一部分都分得很精细,听得这些西域人迷迷糊糊的,最后只总结出了一个“大汉很大,人很多"的结论。不过现在既然已经进入汉境,他们觉得自己有必要突击一下汉的基本知识。于是问道:“县长是相当于我们的城主吗?”那这个城主还挺富有。
翻译在脑子里总结了一遍大汉的行政体系,贴心为这些使者解释,告诉他们大汉如今有五十余郡,每个郡又有数个到数十个不等的县,例如他们现今所在的武威郡就有十个县,而姑臧县只是这十个县城之一,大汉约有一千五百多个县,县下又有乡、亭、里。里是大汉最基础的度量了,每一里大概有百户人家。除此之外,大汉还有十六个诸侯国,每个诸侯王也管辖着数万户。理论上是可以管那些诸侯王叫大王的,但最好不要叫,因为叫了之后陛下可能会不高兴,至于陛下不高兴会有什么后果,翻译也不知道,因为他不敢惹陛下生气。
使者们:……
听不懂。
使者们从同伴眼中看到同款困惑,然后又问:“那您为何要叫他县长?”翻译:…
我不叫他县长难道还真叫他大王吗?!
翻译大脑彻底宕机,外国人这点钱可真不好挣。翻译试图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向他解释,因为面前这人是一县之长,所以叫他县长。
“你们那个六千户的使者不是说县的长官叫县令吗?为什么要叫他县长?”翻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松了一口气回道:“在大汉,掌治万户以上之县为令,万户以下之县为长,因为姑臧县是这几年才建成的小县,人口不满万户,故称县长。”
“我们明白了。”使者很有礼貌地回道,“多谢您为我们解答疑惑。”前面几位使者在和大汉官吏进行友好交流,虽然因为语言不通,交流地磕磕绊绊,但好在总体还是顺利的。
而后面那些人……
他们也给自己找了事情做,扒拉手指头开始计算,里、亭、乡……每一里是一百户人家,亭是距离而非户籍,不过每一乡中有十里,动脑子算算算,十个手指头都扒拉完毕,发现不够,又找旁边使者们借了几十根手指头,最后算出来“那这汉国大概是有四五百万人口了吧。”他感叹道:“好多人啊!”要比他们西域所有国家的人口加起来都要多。有人嫌弃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的数学水平表示嫌弃:“是四五千万吧?”
“应该是吧。”
他们用西域话小声蛐蛐:“诶,盆友,你说汉国有这么多的百姓,他们国家的王能管得过来吗?”
“肯定能管理过来。“另一名使者说出自己心中想法,“汉都延续一百多年了,也没听汉使讲他们的王有管不过来的情况啊!”“肯定不会像咱们国家的王一样,什么都管。”“应该是只管大事。”
要是像他们国王一样,每天处理各种家长里短、琐碎杂事,估计会被这些活计给累死。
实际累死也处理不完。
“那你说,在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