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飞光
闻棠:关于我三句话治好冠军侯在日蚀这方面的内耗这件事。日蚀万民得见,可那日明亮天光却只有冠军侯这一行人可见,这其中必然大有深意。
至于具体有什么深意,闻棠也不知道。反正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对异像的理解。
更何况闻棠所言本就很有道理,霍去病道:“禀陛下,匈奴有五月祭祀之俗,也正因此,自我大汉开国以来,曾有数次五月日蚀之凶像。”博士们几乎要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但因为这是正式朝会,故即使心;中再气,也要维持自身儒雅谦和的气度。
他们觉得这个理由一点儿也不能说服人,先不说春秋时期,单从先帝来看,孝景皇帝在位十六年,就发生了八次日蚀,一次也没有在五月发生,这这这……这不完全实在强词夺理吗?
但奈何有了广牧君和冠军侯为先驱,其余人跟团的速度更是快到不逞多让,就着他们俩这个方向继续深挖剖析,开始还只是正常地阐述自己观点,但后来说激动了,逐渐变成匈奴人批斗大会,恨不得将匈奴人往前的一百八十辈祖宗都骂一遍。
数次寇犯边境,杀略吏民,还背信弃义。不仅如此,他们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娶自己的后母丘嫂为妻,不给父母老人饭吃……匈奴人,这桩桩件件,哪一件冤枉了你们!
实在是太无礼太可恶,太没有礼义廉耻了。眼看殿中气愈发激烈,博士弟子们终于意识到了一些不对劲儿,怎么自从这广牧君来到长安,什么事情都能和匈奴戎狄扯上关系,就连日蚀这种离草原八百里开外的事情也能联想到匈奴当诛?
看起来很纯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人大都迷信,即使是殿中天子高官都要重视这些异像,更别说是田间地头的那些普通老百姓了,他们没有机会读书,没什么文化,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联系鬼神。更何况前几个月还发生了白灾,这种情况下,再来一个寓意非常不好的日蚀之兆,那百姓们岂不是会变得人人自危,惶恐不已?
因此闻棠所言正好说到刘彻心里,一来可以将此凶像甩锅给匈奴,二来可以安抚百姓,还为下一次出征匈奴寻了一个极好的理由。更何况这些博士们有什么好反对的,他们不是每日都在研究公羊吗,闻棠心中腹诽,所谓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当年刘邦白登之围被匈奴欺负,现在才过了三世,正好是给邦子报仇的好机会啊!
博士们再想反驳,也驳不出来什么什么,毕竞人家上头有人,是仙人的使者,比他们更懂“天人感应",最重要的是,就算他们想要继续上书,陛下也不听啊。
再次有人出列,这次是他们自己人,正儿八经的博士弟子,眼中升起一丝希望,却又很快破灭。
终军:“臣附议。”
今日这场朝会最终以“陛下悦之"的结果完美结束。从某种方面来讲,闻棠觉得自己确实无愧于“栋梁之材"之称,因为这次自己可是安抚了长安地区百姓,让他们免于惊恐。闻棠:日行一善。
也是赶巧,朝会结束后没几天,就收到了边境的军情,自从上次卫青将匈奴打到漠北之后,朔方、雁门等郡消停了许多,这次是上谷送到长安的情报。上谷郡在大汉的东北边,是燕长城的起点,有燕山作为天然屏障抵御沙漠,以北是匈奴左贤王的地盘,还杂居着乌桓、夫余等一些小部落。五月初,匈奴人再次入侵边境,杀了将近数百人才离开。草原冬日草木凋零,生存物资匮乏,匈奴经过一个夏天的屯膘,秋日时人壮马肥,是状态最好的时候,所以大都在这时候入侵汉朝边境,掠夺冬天生存的物资。
但这次,他们却在春末草木生长的时节入侵边境,而且没抢物资,杀了人就跑,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挑衅。
对于这份军报,刘彻当然气愤,但他并非无脑,很快就猜出匈奴此举的真正目的。
从军报上所书来看,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