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其中,是一股浓郁墨香。
她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个独属于太子的,不属于她的地方。
便不免敛声屏息起来,但刚刚喝了几杯酒下肚,气息难免粗一些、热一些。
正中一张黄花梨大案,案上一方端砚,砚旁排列着几支湖笔。
案上堆叠着几本书,有一本极眼熟的,尹采绿心里一咯噔。
四壁皆有书架,书架旁摆着几个青花瓷瓶,瓶中几束已经干了的腊梅。
侧面设有屏风,屏风前设一矮几,几上香炉飘出青烟,烧的檀香。
“我是想问,是想问……”尹采绿侧头,问什么来着。
她看了一眼怀中的本子,又道:“想问,府上下人若有亲戚去世的,皆是给四十两抚恤银子吗?是否有些太多了。”
赵清看了她一会儿,叫她在黄花梨大案侧边的椅子上坐下。
“太子妃若有意见,改了便是,此事不必问孤。”
太子素来愿意体恤下人,遇到这样的事,都是多给的。
他捏了捏眉心,有些疲倦,坐在黄花梨大案后面的椅子上。
尹采绿摆手道:“妾没有什么意见,妾就是来问问。”
书房的窗外种着几株修竹,洒在地面上的光影时而晃动。
赵清答:“那就照例。”
可他又想起,何时府中下人的亲戚去世,给了四十两的。
他朝她伸出手:“拿来孤看看。”
尹采绿一边递给他一边指给他看:“殿下看,仆妇王嬷嬷的侄子去世了,便给了王嬷嬷四十两抚恤银子。”
赵清蹙着眉头看了一会儿,笑道:“瞧你,必是熬了这么晚的缘故,字都看漏了,看到这句话没,王嬷嬷的弟弟是咱们府上的马夫,王嬷嬷的侄子是家生子,抚恤银子自然要给得高一些。”
“哦。”尹采绿有些尴尬,她不是看漏了,她是认不得那几个字。
她小心打量太子神色,太子好像没有怀疑。
太子唇角挂着笑,不知想到什么,伸手捡起桌上那本《玉屑集》。
尹采绿心里又是咯噔一声,不过刚刚喝了酒,胆子要比寻常大一些,随机应变就是了。
赵清其实是第一次翻开这本诗集,他头一次好奇起来,太子妃会写出什么样的诗。
太子妃在他的印象里,是极可爱的一个人,虽看上去极守规矩,内心必有另一番灵窍。
太子正要翻开,一只手又抚上了他的手背。
尹采绿站起身,走到太子身边,将他翻了一半的书,又盖了下去。
“殿下,这么晚了,就别看了。”
赵清翻过手背握住她的手,温和笑道:“那孤送太子妃回去。”
尹采绿觉得自己过来找他本就不该,又要他送自己回去,他明日还要早起上朝,更是不该。
便推脱开:“妾自己回去就行,太子要早些歇息。”
赵清怎会同意她独自回去,便坚持要送。
尹采绿将他按下:“不如,妾陪着太子,在此处歇下吧。”
想来想去,这倒是最好的办法了。
屏风后便是一张横榻,太子平日处理公务累了,便就直接在这里歇下了。
赵清无奈:“静蕴,不可如此。”
书房庄重清净,二人怎能一同歇息。
他拉住她的手,尹采绿又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他在叫她。
看着她怔怔的模样,赵清又觉得她甚是可爱。
他闻到她身上的酒气。
“静蕴爱吃酒吗?”
尹采绿眨眨眼,她身上的酒气有那么重吗,不过喝了五六杯而已。
“有酒味吗?没有啊。”
赵清往后避了一些:“有的,有的,静蕴以后不要在有客的时候喝酒,以免,以免误事。”
尹采绿笑得腼腆,颊边凹出两颗梨涡:“妾酒量好着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