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陇州来的船,是巳时靠的岸。
薛家二小姐,正由外祖家的舅舅护送回京。
是谷雨时节,阴凉处风吹着很冷,露天处又日晒着很热。
薛家的轿子排成一溜,已在码头上等着接。
薛夫人崔婉清遣散身周一众丫鬟婆子,率先上了船接人。
有些规矩虽在半月前叫丫鬟教过她了,但她不亲眼见了人,终是不放心。
尹采绿缓缓睁开眼,在船舱里一连晃了半月,望着被推开的舱房门,此时正半梦半醒地出神,意态显得慵懒。
船舱外有交谈声,翠影将她扶起来。
“二小姐,夫人来了。”
翠影给她换上一套形制华贵的锦衫长裙,质地上乘。
瞧见那衣裳颜色,尹采绿下意识地皱了眉,但触及之时,眉头很快舒展开。
她额间沁着薄汗,翠影拿手帕给她擦拭干净。
“待会儿见了人,都知道该怎么表现了吗?”
尹采绿点头,又要拿起梳妆台上的脂粉往脸上扑,翠影阻止她。
尹采绿疑惑抬头。
翠影道:“忘了交代你了,二小姐素来不喜铅华粉黛,称神韵自有天成。”
尹采绿讪讪收回手,铜镜里眼尾轻抬,翻上一层睫毛,露出的瞳仁黑亮,一抹若有若无的风情便悄然溢出,她连忙垂下眼。
薛二小姐的箱笼很多,渡口上,薛家来的人员不少,正来来回回搬着。
这其中属于尹采绿的东西,不过一把掉了漆的琵琶。
二小姐离京时才七岁出头,十年过去,打头的丁管家有些认不得她了。
不过见了那位身着华服的年轻小姐,自是上来带着全家下人齐刷刷跪地行了一礼:“请二小姐安。”
尹采绿挪动绣鞋退后了两步,堪堪稳住身形,深吸一口气,余光里又见着那位之前捡了她的夫人。
“母亲。”她端着两只手,一寸一寸挪动脖子和下巴的角度,直到低头到一个谦逊有礼的姿态,屈膝称呼对方。
之前被教过的,见了这位夫人,便要称呼“母亲”。
崔婉清打量了眼前人姿态几眼,倒还满意,看来这半个月在船上,两个丫鬟叫她教得不错。
“静蕴连月赶路辛苦,快免礼。”
尹采绿站直了身子,又学着崔婉清那般模样,对丁管家道:“丁管家免礼。”
下人们却没起来,又朝着后面出来的男子道:“请舅老爷安,护送我们二小姐辛苦。”
尹采绿差些又要往后退两步。侯府的下人多,又都是清一色的灰绿衣衫,剪裁合身,头戴毡帽,脚蹬皂靴,头脸干净,皆是规规矩矩的。
问安的声音齐整,又洪亮,尹采绿虽畏惧这阵势,心中也欢喜。
这地方是个官渡码头,来往客人不免要好奇看看,薛家迎回来的二小姐是何等模样,可惜薛家仆人堵得严实,就看到个裙边儿。
“码头上日晒,夫人、二小姐、舅老爷,先上轿,咱们回府,老太太候着呢。”丁管家姿态恭敬。
薛二小姐要上轿,侯府规矩大,家丁们都垂首敛目转身避让,有几个仆妇上来搀扶。
再看搀扶她的仆妇,穿着比起小门户的当家娘子竟也不差。
仆妇丫鬟们偷偷打量着离家十年的二小姐,当初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如今出落得端庄娴静。
一对弯弯细眉,连着鬓角,底下是一双狐狸眼,裹得严实的深绿衣领上端着一个尖尖下巴,下巴上,露出桃花瓣般的一颗唇来。
被人搀着上轿时,那姿态是庄严的,可不知怎的,拎着手帕子钻进轿帘时,那腰肢莫名透出几分风流来。
管家媳妇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眼。
在陇州长大的薛二小姐不仅诗画双绝,品性更是贵重,这些早已是人尽皆知的名声了。
崔婉清落后几步,要稍晚一刻上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