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湖吃水,先不说没有船只渔网等工具,即便现在给她这些物什,想要到湖里捞鱼,按原主这具身体的记忆,除了缴纳一定税务,还得拜码头,交保护费……
午后日头正盛,太阳底下晒得人懒洋洋。
林家的篱笆小院,青石板上,平摊着铺开了一地不能食用的“野菜”。
昨日从麦田拔来的野菜,以母女三人的目力,瞧着长得都差不多,带回家发现不能食用后,打算扔掉,被老爸拦下,扔到院里晾晒,充作柴火。
眼下穷得叮当响,能省一点是一点。
林芫花没败家,蹲下身,将野草扒拉着翻个面晾晒,趁着天气好,母亲陆英打算带着一双儿女到麦田清理杂草。
吱呀一声,篱笆院门被推开,街上玩耍的幼童们见了,惊呼一声“小魔王”,小脸一白,纷纷做鸟兽四散奔逃。
林芫花乐了,出口奚落:“林青叶,你看你个熊样,都把人家小孩吓哭了。”
林青叶回以一个白眼:“你也会好不哪儿去。”
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于一夜穿成个只有十四岁的小少年,他也很无奈。
林芫花打量着弟弟林青叶稚嫩青葱的面庞,低下头,想到自个儿缩短的身量,一马平川的前胸,鼓了鼓腮帮,失去了逗趣的兴致。
她们是双胞胎,一起吃过奶,一起打过架,以前没少吵架,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没想到连穿越这种事,也一起赶上趟。
尽管烦林青叶,对于一家人平平安安穿越到晋国的事,林芫花挺高兴的。
思索间,三人来到自家的麦田。
埋首在麦苗和野草之间努力辨认,种田的活,真不是人干的,她蹲下没多久,只觉得双股战战。
冷不丁的起身,眼前一黑,差点栽倒。
这具身体还是太弱了。
看花了眼,一不留神,林芫花不小心拔错了,左右环顾,见没人注意到这里,她扒出个坑,把麦苗插回去,自欺欺人地埋上土壤。
但愿还能活。
母子三人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没干过农活,顶多在阳台院子里种植花卉,林芫花强一点,因为会做饭,起码分得清韭菜和麦苗。
穿来之前,陆英和林青叶完全认不得韭菜和麦苗的区别。
因为农药残留等问题,家里特意买下个农庄,请农户种植了诸多蔬果,专门供应家里,吃不完的,会拿去送给亲朋好友,连锁餐厅里的蔬菜,都是农庄供给。
陆英忙事业,家里雇佣了阿姨做饭,婚后有阿姨和老公林书润做饭,从没下过厨。
林芫花下厨做饭,纯粹是爱好罢了,临近毕业,她把爱好变成事业,大四时,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一睁眼,成了穷乡僻壤的村女,不过没关系,对于许多拥有求生意志的人来说,她们已经很幸运了,至少一家人都还在,没什么比活着重要。
钱没了,努力奋斗,想办法挣来就是,一家人健健康康更重要。
林芫花懂得知足常乐。
日头藏进云层之后,温度骤降,母子三人回家路上,撞见隔壁邻居家的叔婶到邻村走亲戚回来。
李氏摸着下摆衣料,没好气:“真晦气,我这身棉袄多好好的料子啊,燎了个洞,要是缝个补丁,太难看。以后出门走亲戚,都没一身体面的衣裳。”
王大山出主意:“要不拿到成衣铺子瞧瞧,看能不能修补好?”
李氏:“成衣铺子那地方,太贵。”
王大山:“那就打补丁。”
李氏:“绸缎料子,打了补丁,我还怎么穿出去?”
王大山烦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到底要怎么样?”
陆英往李氏身上的枣红色缎面对襟袄子端详片刻,心中有数,清了清嗓子:“李嫂子,若是你信得过,我可以帮忙缝补。”
“你会缝补绸缎衣裳?”不是李氏小瞧看轻,她对缝